如果生活只剩下苟且,科研该如何进行?

作者: 赛先生

来源: 赛先生

发布日期: 2018-12-10

文章讨论了青年科学家面临的困境及其生活状态,以及理想的实验室环境和科学家的精神追求。

1919年,马克思·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为青年学生们作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著名演讲。他指出以学术为业所需要面临的双重困境,外部的困境表现为教职带给学者的巨大压力,内部的困境则主要表现为学术和其意义的不确定性。

百年后的今天,青年科学家们又面对着怎样的问题?《赛先生》特开设“青科频道”,关注当代青年科学家的故事。首期分享的主题,是青年科学家的生活状态。

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俗称的“土鳖博士”,在国内Top2高校拿到博士学位后,他留在北京,成为了中科院某所的助理研究员,今年已经35岁。还要做多久的助理研究员,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每天早出晚归,在实验室忙。妻子怀孕,他没什么时间陪伴妻子,即使请假也常常被老板电话叫走。“现在只剩下眼前的苟且。”他一脸苦笑。

实验室之于科学家,就如同古代侠客珍藏的宝剑一般:宝剑出鞘,谁与争锋;实验室不仅仅是做实验的地方。这里是战场,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斗的双方是人类与未知;这里是奇幻乐园,揭示着一个又一个从来没有发现的大自然的奥秘;这里是距离人类未来最近的地方。这里有一群坚毅的人,在黑暗中寻找真理的光亮。每个科学家都是斗士,在实验室的小天地,有大作为。

当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Kay Tye在还是博士后的时候,就写下了她的“实验室哲学”。当时她刚刚收到一份工作邀请,不自觉地畅想着自己的实验室,终于在一个晚上,将多年来一直思考的实验室哲学写了下来。

UUID: 513fedbf-d743-4310-9b6f-ad5df3922c4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12-10_如果生活只剩下苟且,科研该如何进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