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这歌就算你没听过,也会唱那么一两句吧?不过大家的重点全部都放在歌词中的汉子身上,并没有人关心骏马,更没人关心一个问题:好好的马,把它套去是要干嘛?不知道没关系,你只管负责开心听歌,科普知识的工作还是我来做就好:今天我就以蒙古马为例,给大家讲一些草原上蒙古马的小故事,以及人类到底为何要去套马这个迷思。
蒙古马体型比较矮小,在高大光鲜的洋马面前,它显得有点儿土。但是,马不可貌相!不论聪明悟性还是身体素质,蒙古马一点都不差。而且如果要比跑步,在长途耐力方面,蒙古马绝对领先。曾经有外国马来中国参加一万五千米比赛,结果跑死了......而我们蒙古马就不一样了,不光体力好,而且耐力惊人。在那达慕大会上,15公里赛马都算短距离,往往是30公里、45公里、60公里的比赛,甚至还有90公里的。
当年蒙古骑兵能横扫欧亚大陆,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长途奔袭、耐力出众的蒙古马。
其实,蒙古马也是相当英俊的,特别是赛马。它们身体健壮,线条优雅流畅,匀称的肌肉蕴含着饱满的力量。如果参加草原那达慕大会,赛马和牧民骑乘的普通马相比,一眼看过去就不一样。赛马总是毛色更鲜亮、体格更强壮,神态也不同:它们宁静怡然,没有咬牙切齿的暴躁,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慢,经常撒娇似地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个单纯的小姑娘。
蒙古人的养马风格很迷幻——不给马搭建房舍、马厩,让它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按照它们的天然习性组织家庭。一个马的家庭有十几到几十匹不等,家长由“儿马子”,也就是种公马担当。蒙古人数马不用挨个儿数,只数儿马子就可以了,因为儿马子绝对能管好全家,保证一匹马也丢不了。
每年春天,儿马子都要连踢带咬,把家里年满两岁的“青少年”赶出去。虽然那都是它自己的儿女,但到了年纪必须要独立生活。一般小母马会被“咬”到别的家庭,进入没有血缘关系的马群,成为新成员,就像女孩出嫁。牧民会把不做种马的小公马骟掉,以防它们招惹母马,或者成天和儿马子干仗。骟马还会跟着原来的马群,儿马子对它们不算太排斥,但也会要求它们和母马保持距离。
在草原上,一个蒙古马家庭里的各个成员,经常属于不同主人家。比如一对马夫妻,儿马子和母马,会分别属于不同牧民。马被主人骑走时,就相当于去“上班”了;等主人用完,它就会被放回草原,“下班”后的蒙古马会回到自己的马群,夫妻儿女团圆。有时候,一个嘎查(就是“村”)的马都集中在一起放牧,组成一个上千匹马的大马群。大马群没有“马王”,通常由专职的马倌(牧马人)看管。
马到两岁时需要在身上“打印”(留下记号),每年春天还要剪马鬃,因此,“套马”就派上用场了。马虽是家畜,但在草原上跑几天就野了,一旦被套非常紧张,拼命挣扎,牧民用套马杆套住后,用力拉,有时好几个人才能制服一匹马。
套马杆通常是一根长长的柳木杆。奇了怪了,马儿那么有劲,怎么用那么细的一根杆就能套住?牧民说起来就笑了:“哪是杆子厉害?是杆子马厉害!”套马时牧民骑的马叫“杆子马”,杆子马非常聪明,完全懂得主人的心。套马时特别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制动。牧民夸自己的马:“心里什么都明白,比人还强。”
牧民对马特别好,卖出去的马如果跑回来三次,就一辈子也不再卖了。有功劳的马到老了还要养老,并且死后要在马头上系哈达葬在山顶上。草原上的蒙古马生活得特别舒服,上两三天班就“放假”,牧民会把它放回马群,再换一匹骑,这样马更健康,它也有时间回归家庭。
现在很多牧民都不骑马了,牧民说:“牧民没了马,就好像人没了腿一样。骑马可以通血脉,对人的身体特别好。骑马放牧对牛羊也好。”尽管骑马的牧民越来越少,不过如果你跟牧民聊上几句,就会发现他们坐在一起,说了没几句就开始聊马。从去年的那达慕上的马,到谁家出了好马,还有各地儿马子的轶事,怎么也聊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