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海王》里为什么会有灭绝了的沧龙啊?!《海王》昨天上映了。在DC系列的漫画角色中,海王一直是被大家调侃较多的一个,比如能跟鱼说话这个梗更是经常被大家拿来无情地嘲笑。在生活大爆炸中,海王还被Raj无情吐槽。不过,来自海洋生物专业的我倒是对这个技能向往不已。因为如果拥有和海洋生物交流的能力,肯定能省去许多实验方面的烦恼。另外,水下呼吸、超强抗水压能力什么的,采起样来一定也会方便不少。
《海王》的主演杰森·莫玛(Jason Momoa)大学时曾就读于海洋生物专业。嗯,看来“海王”一角由他饰演还真是合适呢。好啦话不多说,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海王》这部电影中都出现了哪些有趣的海洋生物吧。
海王是灯塔看守人汤姆·库里(Tom Curry)和亚特兰蒂斯女王亚特兰娜(Atlanna)的孩子,从小在陆地上长大。电影中,海洋生物最先登场的场景是在一个水族馆中。
因为半人类、半亚特兰蒂斯人的血统,海王拥有与海洋生物交流的能力。当小海王在水族馆中和鱼交谈时,受到了两个大孩子的霸凌。此时替小海王“出头”的,是一尾锥齿鲨。锥齿鲨是一种大型鲨鱼,最大体长能达到3.3米。它们分布在除东太平洋外的所有近岸温暖海域,栖息水深在1~190米。虽然锥齿鲨外形凶猛,且具备超强的游泳能力,但平时它们不太好动。除非受到挑衅(或者是小海王的号召),否则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影片中经过锥齿鲨这么一撞,两个欺负小海王的熊孩子立刻老实起来。小海王此时也似乎察觉到了自己拥有的超能力,瞬间觉醒——水族馆中的各种生物“站”(游)到了小海王身后,充当起了鱼型背景墙。
故事发生在美国东海岸毗邻大西洋的缅因州,因此这家水族馆自然少不了一些大西洋分布的物种,比如“背景墙”中就至少有两种分布在西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地区的石斑鱼,它们分别是博氏喙鲈和拿骚石斑鱼。
石斑鱼类大多数是雌雄同体,通常按照先雌后雄的顺序发育成熟。也就是说,当它们第一次成熟时都是石斑鱼美眉;随着它们的生长,卵巢开始退化、精巢开始发育,它们又将变成石斑鱼葛格。尽管看着呆萌,但常栖息在珊瑚礁区的石斑鱼类其实是这里的顶级捕食者之一。它们不喜欢撕咬,而是利用口迅速张开形成的负压把各种猎物瞬间吸到口中。
一些聪明的石斑鱼类还会和其它海洋生物一起合作捕食,比如在鳃棘鲈属中就能观察到和波纹唇鱼、蓝蛸以及爪哇裸胸鳝一起合作捕食的行为。
说到裸胸鳝,海王身后的背景中也有它。它们不仅是水族馆中的常客,也是一些低级谣言中的常客——如果有人声称在水库或湖泊中钓到它们,毫无例外,都是谣言。裸胸鳝是一种海水鱼类,它们一般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浅海的珊瑚礁或沙粒底质海域。之所以叫裸胸鳝,是因为它们胸鳍缺失。
裸胸鳝的身体细长,常常钻到岩石缝、珊瑚礁缝隙或沙中,然后把头露出,伺机捕捉猎物。这并不是裸胸鳝捕食技巧的全部。裸胸鳝们都有一个称为咽齿的结构,如果你看过异型,应该很容易理解:当裸胸鳝张开大口,咽齿张开并被拉向前方;当裸胸鳝的口再次闭合,咽齿就能把猎物死死咬住,同时拉向消化道内。如果小鱼小虾们被裸胸鳝盯上并吞入口中,绝对是凶多吉少。
裸胸鳝、锥齿鲨们常以凶狠的形象示人,如果我有和鱼类交谈的能力,恐怕也要敬而远之。相反,看起来沉稳且与世无争的蝠鲼似乎饱含“鱼生经验”,是个值得“交流”的对象。小海王身后的水族箱里的两尾蝠鲼,很可能是前口蝠鲼属的双吻前口蝠鲼。双吻前口蝠鲼生活在全球的热带至温带海域,常常结成大群游动,《海王》电影的正片部分就能看到蝠鲼群游动的壮观景象。
虽然被叫做“魔鬼鱼”,但它们其实是“温暖”的大家伙,对人并没有攻击性。在这里我也要代表蝠鲼们严正声明:电影中出现的反派之一“黑蝠鲼”与蝠鲼这种生物并无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为一部讲述掌管七海的海洋之王历经艰险、夺回王位的电影,《海王》中出现的海洋生物自然远不止前面这些人类能接触到的角色。
观影之前,你需要做的只是放开你的想象力——在海中美丽的亚特兰蒂斯国,亚特兰蒂斯人竟将海马、大白鲨、海龟、座头鲸,甚至已经灭绝的沧龙作为坐骑。在这里,发光的水母可以当做照明工具,由其制成的裙摆竟可以如此好看;它们进入蓝鲸口中后,是否还能存活?除人类外,生活在深海中的“智慧”生物都是怎样的呢……好了日历娘不让我再说下去了。大家尽情去电影中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