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当之无愧的“纤维作物之王”,早在工业时代之前就已久经驯化栽培。工业时代到来后,棉花更是大放光彩,主要在英国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当一部分成果就出现在棉纺织工业中。如今,即使化学纤维已经被广泛使用,棉花仍然是无法被完全替代的重要纤维作物。
在植物学上,棉花并非仅指一种植物。如今栽培的棉花中,最常见的是由棉属中陆地棉和海岛棉两个种培育的品系,它们都来自美洲。在亚洲和非洲,过去还有很多树棉和草棉栽培,但现在已经比较少了。这几个种都属于锦葵科棉属。
棉属现在已知有50多种,广布于非洲(及邻近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夏威夷群岛和南、北美洲的热带地区。棉属植物经常出现在一些岛屿上,除了夏威夷群岛,还有大西洋中的佛得角群岛以及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等——有一种“达尔文棉”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产,以曾经到访过那里的达尔文命名。上面提到的海岛棉之所以叫“海岛”,也是因为它的产地之一是包括巴巴多斯岛在内的加勒比群岛。
这样广阔的分布范围曾经让植物学家怀疑棉属并非一个属,而是多个关系较远的属拼凑在一起的,但从形态、细胞到分子的各种证据都表明,棉属确实是“一家人”,是从一个共同祖先演化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棉属会有这么广的分布范围呢?奥秘恰恰就在于我们利用它纺纱织布的部位——种子上的长毛。
说到种子上的长毛,也许你会想到柳絮,想到成熟的柳树种子在春天的暖风中肆意飞舞,然后猜测棉花也是靠风力传播种子。这个想法自然不错,但还不够全面。事实上,大多数棉属植物(包括人类驯化栽培的4个种)的种子不仅可以靠风力传播,还能靠海水传播。
中国本没有棉花,也没有“棉”字(这个木字旁的“棉”字直到宋代才出现)。但在西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和两广地区“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从印度引入了树棉(可能还有少量草棉)。只不过,当时树棉还不叫树棉,而是叫梧桐木、桐木、木绵等别的名字。比如《后汉书·西南夷传》就记载,东汉时在永昌郡(今云南西部)“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
直到元代,情况才终于有了变化。这时候,南方的棉花已经向北传播到长江流域,而西域的棉花也向东传播到了陕西一带。在众多传播棉纺织技术的工匠中,黄道婆是最有名的一位,她的家乡今属上海市徐汇区。黄道婆年轻时流落海南岛,在那里向黎族人学会了从轧棉(把棉纤维与种子分离)、弹棉到纺纱、织布的全套技术,晚年回归故里,便把这整套技术传授给乡人。从此,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棉纺织手工业区。
1949年以后,中国的棉花种植有了很大发展,曾经长年是世界上产棉最多的国家,直到2015年才被印度超过。如今,中国棉花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和新疆地区,又以新疆种植棉花的条件最为优越。每年棉花成熟的时候,都会有一支大军乘着火车前往西域绿洲,从事摘棉花的辛苦工作。
尽管棉花主要是一种纤维作物,但它还有其他用途,比如轧棉之后分离的棉籽可以榨油。而且,棉属植物的花也十分艳丽,50多个种合起来,几乎拥有彩虹的每一种颜色,是时候让它们在我们的花园里也占据一席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