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科学家评基因编辑婴儿:不是对新知的探索,也没有医疗意义

作者: 果壳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8-11-29

7位科学家对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点评,认为这不是对新知的探索,也没有医疗意义。他们强调了科学研究的透明性和伦理标准,呼吁建立持续性的国际论坛以促进公众对话和监管科学的发展。

今天,是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曝光的第4天。果壳(ID:Guokr42)整理了多个可信渠道的报道、点评,参加了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的公开演讲,并争取到了一些与会专家的独家点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推送有三个部分:1,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生物科技、生命伦理领域科学家就“基因编辑婴儿”的观点;2,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组委会发表的声明;3,组委会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

邱仁宗,著名生命伦理学家,表示他最讨厌科学家通过媒体发表他的成果。他认为在临床实验之前,应该发表动物研究的结果,并接受检查,以确保安全有效。张锋,CRISPR/Cas9技术创始人之一,认为贺建奎做的不是科学的工作,科学应该是开放的、共享观点,接受批评也相互批评,共同讨论、找寻真相。

David Liu 刘如谦,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质疑贺建奎将许多关键决定的合理公正性推给“是病人让我这样做的”。David Baltimore,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认为媒体能够自由地讨论这些技术,就已经足够。翟晓梅,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认为在技术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这种“探索”是有问题的。

石井哲也,北海道大学医疗社会学(生命伦理方向)教授,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停下脚步,因为贺建奎走得太快了,我们应该劝他停下。Jeffrey Kah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伯曼生物伦理中心教授,认为风险由研究的参与者承担,利益则主要流向了其他人,至少利益分配不成比例。

组委会对人类基因编辑的声明共包含四个部分:1,有关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的情况;2,为生殖系编辑技术草拟的转化路线;3,关于本次峰会上生殖系编辑临床使用报告的评价;4,呼吁建立一个持续性的国际论坛。

组委会呼吁建立一个持续性国际论坛以培养广泛的公众对话;开发出一套策略来尽量让相关技术能更平等地令人群受益,特别是满足那些难以得到此类服务的人群;加速监管科学的发展;为管理选项的相关信息提供一个集散处;促进通用监管标准发展;并通过对计划与进行中的实验进行国际注册加强对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协调工作。

在发布声明后,组委会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们讨论了基因编辑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他们还讨论了贺建奎的研究及其可能的后果,以及对贺教授以及同意他研究的机构的建议或要求。他们强调了透明性和独立调查的重要性,并呼吁如果有人发现了其他实验室有不负责任的行径,一定要告知当局。

UUID: 7e7114a2-ed36-4cff-8d89-bfeb5ed9322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11-29_7位科学家评基因编辑婴儿:不是对新知的探索,也没有医疗意义.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