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通过网上的一个视频宣布,一对经过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已经健康诞生。他称,通过CCR5基因手术,可以让这两个孩子抵御艾滋。消息传来,举世震惊,从科学界到监管部门,从伦理学家到普通大众,无不对此表示关切。在网上的视频中,贺建奎称,“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
”目前关于基因编辑人类基因组,国际公认的一个准则是“14天原则”,科学家只能在不满14天的胚胎上进行实验。为何贺建奎为公然违反这一原则?他如何看待社会伦理?
William B. Hurlbut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兼职教授,致力于生命伦理学研究。Hurlbut称四周前,贺建奎前来拜访自己,讨论了项目的一些问题。在今天人类基因组国际峰会报告后的问答环节中,贺建奎也提到了William B. Hurlbut的名字,确认拜访过他。11月27日,在香港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现场,《知识分子》采访到了William B. Hurlbut。
William Hurlbut和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贺建奎有比较多的学术交流。在采访中,Hurlbut称贺人不错,谈吐风趣。实际上,四周前,贺建奎还前往斯坦福拜访Hurlbut,讨论了项目相关的问题。虽然贺建奎没有直接说他在做胚胎的基因编辑,但是Hurlbut从交流的细节能猜到他在做胚胎相关的研究。Hurlbut表达了自己对此的担忧并警告贺相关的后果。
Hurlbut告诉《知识分子》,他能感觉到贺建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争议的,但是他可能觉得自己是可以为这个突破而承担相应的批评。领域内已经有一些利用基因编辑治疗单基因疾病的应用,所以贺想更近一步,成为第一个做非治愈疾病类的应用的人。Hurlbut也指出,这个项目还是有很多潜在风险的,很多问题没解决,他并不认同贺的所作所为。
另外,Hurlbut认为整个事件的核心伦理问题应该是基因编辑过的胚胎,而不是其他问题。他认为,公众对基因编辑靶点(CCR5)的安全性的讨论和批评当然是合理的,但可能不是问题的重点。让这个事情变得戏剧性的,不是贺建奎选择的基因编辑靶点是不是合理和安全,而是通过基因编辑的胚胎发育成了生命这件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经过人工改造遗传信息(且是可遗传的改变)的婴儿。
这将引发巨大的伦理问题,还待学术界和社会去讨论。
Hurlbut最后表示,人类基因组编辑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他也在和领域内的专家(比如Jennifer Doudna)做相关工作。他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仍然乐观,因为现在仍有不可治愈的单基因疾病有赖于基因编辑技术来解决。这或许是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现阶段更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