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想知道:玉米就不能没有须嘛!

作者: 刘夙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11-27

玉米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玉米须,玉米是美洲原产的作物,大约9000年前在墨西哥南部驯化而成。玉米的野生祖先是类蜀黍的一个特殊类型——小颖类蜀黍。中美洲人民通过筛选有利变异,使小颖类蜀黍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玉米。中国在短短几百年内贡献了独特的蜡质玉米类型——糯玉米。

简单说,不能,因为玉米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玉米须。实际上,如果不是司空见惯,玉米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种外貌极为奇异的植物。玉米的各部分都是啥?玉米粗壮的茎秆常常在近地面处长出一圈章鱼腿般的支柱根,开花时植株可超过2米高。和同属于禾本科谷物的水稻、小麦不同,玉米的花在正常情况下是单性的。雄花在植株顶端高高攒成丛状的花序,非常显眼。

与高调的雄花序不同,玉米的雌花序却生在植株下部的叶腋里,外面密实地包着几层苞叶,只有每朵花的细长花柱从苞叶的顶端缺口探出、四散开来,准备承接从雄花飞来的花粉——所以尽管在吃这一点上,玉米须非常讨厌,但玉米是万万不可能离开它的。如果剥去雌花序外面的苞叶,我们会看到上百朵雌花整齐地排列在粗壮的肉质穗轴上。当这些雌花完成受粉,便会慢慢发育成果实,穗轴也变得更长、更粗,最后整个果穗便把苞叶撑得满满的。

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使命的花柱会枯萎,但仍然残留在果穗之上——这样就最终形成了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玉米棒子。

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此形态的植物可谓绝无仅有。即使是植物分类学家,一开始也觉得玉米在禾本科中是个另类,为它单独建了一个属——玉蜀黍属。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绝大多数植物学家都认定这个属就只有玉蜀黍这一个种。玉米的起源问题在学界成了一大悬疑。

曾经有两大学派,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争斗不息,以致有一位学者叹息玉米“没有出生证明就拿到了护照”,另一位学者也感慨地说:“玉米是美洲原产的作物,这是有关玉米起源的唯一科学共识。”不过,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最终还是给这场历时近百年的争论基本划上了句号。现在学界普遍接受的结论是:玉米是在大约9000年前由一类叫类蜀黍的野生植物在墨西哥南部驯化而成的。

科学家推测,最早利用小颖类蜀黍的中美洲先民们,要么是发现它的籽粒在加热时会像爆米花一样裂开、便于食用,要么是发现它的茎秆含有糖分,嚼起来甜津津的很带劲。在采集或栽培的过程中,中美洲人民敏锐地发现了小颖类蜀黍4号染色体tga1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它籽粒外面的硬壳不见了,吃起来方便多了。

同样,他们还敏锐地发现了1号染色体tb1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这样的植株不再分枝,只剩下一根茎秆,于是不会把太多的养分消耗在茎叶上,而是让果穗更加丰满。就这样,中美洲的原住民们一次次把有利的重大变异筛选出来,终于让小颖类蜀黍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玉米。

中国和旧大陆其他国家一样,要到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才开始引栽这种美洲的谷物。

玉米在中国有大量的名字,除了相对比较通用的玉米和玉蜀黍外,还有老玉米、玉麦、玉茭、珍珠米、棒子、苞谷、苞米等许多地方名,反映的正是它传入中国时间还不长的事实。然而有趣的是,就在这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中国居然也为世界贡献了一个独特的玉米类型——蜡质玉米。如果说“蜡质”你还觉得陌生的话,说“糯玉米”估计你就非常熟悉了。

蜡质玉米的种子不能合成直链淀粉、只能合成支链淀粉,而支链淀粉加水煮熟后会产生黏性,因此就形成了糯玉米那种软软糯糯的口感。

由于玉米基因组的强大变异性,从经典遗传学时代开始,它就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到了分子时代,科学家通过对玉米全基因组的初步研究,更是发现这种外貌古怪的谷物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也许在未来,当地球的生态环境因为人类的胡闹折腾而恶化之后,玉米真的会像2014年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描述的那样,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仅剩的“末日谷物”吧。

UUID: af4d2b75-1d90-4687-8335-8d82ace496e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11-27_吃货想知道:玉米就不能没有须嘛!.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