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锷是我国杰出的航天科学家,他先后担任了中国自行研制的液体地地中近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的副总设计师,同时也是我国洲际弹道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他对科研工程严谨认真、为人处世谦逊和蔼、面对困境迎难而上,不仅带领我们创造了中国航天的奇迹,也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1957年9月,屠守锷作为聂荣臻元帅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顾问,参加了与苏联的谈判,促成了导弹技术的引进,而后,他便和战友们开始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的仿制工作。在从仿制到独立研制第一枚地地弹道导弹的过程中,他成了导弹设计研制的行家里手。1961年,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屠守锷临危受命,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长,全面主持导弹技术工作。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为加快战略武器发展,我国在研制成功多种导弹的基础上,开始部署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这需要集中全国力量进行突破。这时屠老总被任命名为洲际弹道导弹总设计师,带领科技人员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洲际液体弹道导弹的研制试验中,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研制洲际弹道导弹时,屠老总提出了在洲际导弹基础上研制发射重型返回式卫星运载火箭的设想,该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二号”。在研制过程中,火箭二级发动机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屠老总根据弹道优化的结果,提出将一级发动机用在二级上,一、二级采用同样的发动机,简称“一代二”,即使用一种发动机完成二级火箭的设计,当时这在世界上是首创。
此后用于发射国外卫星的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以及一级二级和助推器全部都只用一种发动机,简化了长征火箭方案,这对提高火箭可靠性和降低成本是十分有利的。
1985年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以低廉的价格,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中国航天人果敢地迈出这一步,也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熟和勇气。这是我们第一次研制捆绑火箭。
当我们决定要“打入”国际市场时,“长二捆”火箭并未成形,其方案还只是停留在图纸上。不过,我们的方案得到了西方国家卫星公司的认可,并跟他们签订了发射合同和预定了发射日期。然而,我们与美方签订的合同要求中方在合同生效后18月要完成一次成功的发射,正常情况下,研制一枚大型捆绑火箭至少需要4到5年,所以“长二捆”火箭的研制任务十分紧迫。
屠老总亲自上阵,亲临第一线和有关专家一起讨论,研究捆绑火箭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方法、试验方案,同时他也积极宣传研制捆绑火箭对中国航天发展的意义,支持技术创新,推进中国运载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一场智力与时间的竞赛中,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全国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和协作,终于在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火箭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
中国航天人创造了18个月研制一枚新型捆绑火箭的世界航天新纪录,这个奇迹不但凝聚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胆略、拼搏精神,也凝聚着屠老总对中国航天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