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熊猫”,竟是个大眼萌

作者: 有苏煜骧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11-24

海南鳽是一种神秘的鸟类,自被发现到现在只有短短十几年,观察记录遍布中国南部,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它的分布范围广泛但分散,发现历史充满巧合。尽管记录不断增加,新发现地点也层出不穷,但其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丧失和野味贸易仍不容小觑。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仍不乐观,亟待解决研究少和保护组织欠缺的问题。

有这样一种神秘的鸟类,它从被发现、命名到现在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它的观察记录遍布中国南部却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它就是海南鳽[jiān] Gorsachius magnificus。从地图上看,海南鳽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秦岭南麓至千岛湖畔,从神农架林区到红河流域,总范围超过218万平方公里。

然而,在这些区域内只有少数保护区和一些零星的地点曾记录到海南鳽的存在——广泛但分散,海南鳽就像断线的檀香木珠,零零散散地撒在中国南部广阔的土地上。海南鳽的发现源于一场意外。1899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怀特黑德计划前往菲律宾收集鸟兽标本,然而,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之际,突然爆发的美西战争打乱了原有安排。

为避开战乱的干扰,怀特黑德被迫改变航程,离开菲律宾前往海南岛——当时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岛屿。在海南不足3个月的考察日子里,怀特黑德采集了250多件保存完好的标本,其中就包括首次采集的海南鳽标本,这一模式标本后来一直被保存于特灵。然而不幸的是,此次考察途中,怀特黑德本人感染疟疾,后因恶劣的医疗条件而死亡,在38岁时结束了他年轻的一生。

在横滨经商的英国自然学家艾伦·奥斯顿听闻消息后,设法获得了怀特黑德在海南岛采集的大部分标本,并以此为基础,在1900年发表了数十个此前不为人知的新物种,其中就包括海南鳽。在文献里,奥斯顿这样描述道:“模式标本是一只成年雄鸟,外表十分接近于非洲的白背鳽,不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背部是和翅膀一样的棕色、喉部为白色……体型总长度约为20英寸……翼展11.9英寸(1英寸约为2.54厘米)。

这个怪异的物种与已知任何鸟类形态都不相似,但从羽毛颜色上,可以判断该种同黑冠鳽关系密切。”至此,这种隐藏于山水之间的无名水鸟首次走向国际学界。不过,即便怀特黑德没有误打误撞去往海南岛,这种迷人的罕见水鸟也不会神隐太久。伦敦自然博物馆还收藏有两件来自中国的雌性海南鳽标本,均为斯泰恩在1901年于安徽霍山从当地猎人手中购得。

之后在1902年、1911年、1914年和1915年分别在湖北崇阳、福州、武夷山南麓等地也单独获得了海南鳽标本。进入19世纪二十年代后,受国内军阀混战的影响,海南鳽的相关研究趋于停滞。此间值得一提的发现是,1929年中山大学生物系组织师生前往广西内陆的大瑶山采集标本,于金秀县境内收集到一件雄鸟标本,这是两广境内第一次有关海南鳽的报告,具有重大意义。

1949年建国以后,一些中断许久的野外工作得以重新开展,如复旦大学于1954年和1957年在浙江西北部西天目山的禅院寺附近分别采到两次标本。而在其模式产地海南岛,自1899年由怀特黑德采集到一号标本之后,神秘的海南鳽便杳无音讯。直到1960年,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派出中南昆虫研究所动物组开赴海南,进行了历时十余年的海南岛动物资源调查。

此次考察中分别在1961年在白沙县和1962年于乐东县获得雌雄一件标本。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海南鳽在中国似乎神秘地消失了,广袤的华南大地长期不见有关海南鳽的报道。直到九十年代初,研究人员才在粤北韶关市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神农架鱼头河水库采集到数件标本。这也打破了“海南鳽已灭绝”的传闻。此后,海南鳽的记录不断增加,新发现地点也层出不穷,几乎遍及华南所有省区(港澳台除外)。

这些发现不仅是鸟类学家辛苦工作的成果,同时也是国内观鸟业兴起及观鸟爱好者激增带来的有益影响。在中国之外地区,目前只有越南北部少数地区有海南鳽存在,最早记录是越南国立大学于1975年在山西市社采获的标本。到了2001年在北件省观察到一只个体栖居。随后不久,鸟类学家陆续在越南北部的北江省、广宁省及和平省多地报道海南鳽的存在。

目前还不清楚海南鳽是否会进行季节性迁徙,有人认为越南的记录可能只代表一些流浪个体。目前看来,北件省的巴彼国家公园内存在海南鳽繁殖的证据,而该地距离最近的已知海南鳽记录点(中国广西境内)大约有240公里,这表明该地区至少已经存在一个小的海南鳽群体。这样一种“外观怪异”的水鸟是如何在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生存且长期不被发现的呢?

一个事例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点:2007年,厦门观鸟会在莆田市的鳽芦溪野外确认找到虎斑鳽,这是福建时隔七十余年来的首次记录。此次发现地距1931年探险家考德威尔在福清县灵石寺附近报告的海南鳽筑巢点十分接近,这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海南鳽可以在一个相对孤立的栖息地以极低的种群密度长期存在。即使并非资深鸟友,想要一睹海南鳽的“芳容”也并非难事。买上一张去往广西的车票,柳州动物园和南宁动物园便可以满足你的愿望。

这两家动物园是全球仅有的、饲养过濒危海南鳽的机构,饲养的海南鳽均为2003年以来救助的野生个体及其后代,并且已经形成了两个稳定的人工种群。野生海南鳽所面临的威胁仍不容小觑,主要表现为栖息地丧失和野味贸易。它们可以适应存在人类干扰的次生林环境,但高度的干扰可能会迫使海南鳽在孵化过程中弃卵。筑坝、修路及河道整治也会对其栖息地造成破坏。

例如在湖北省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上世纪90年代初时还能稳定观察海南鳽的活动,而2001年再次考察时却发现,海南鳽及其栖息生境都已因水库建设而消失了。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威胁是狩猎,甚至在保护区内也是如此。两广地区野生动物贸易问题十分严峻,90年代初左右收集的大部分海南鳽标本都是在市场上发现的,尽管这种鸟并不是猎人的首要目标,但也有可能被当做黑冠鳽误捕。

作为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阿拉善SEE任鸟飞通过搭建民间保护网络等形式,资助国内在地NGO广泛开展栖息地巡护及候鸟保护工作——海南鳽也位列任鸟飞24种优先保护鸟种名单。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仍不乐观。当前,国内关于海南鳽的研究较少,专门的保护组织存在欠缺,这都是亟待解决的两大痛点。未来,我们希望更多人能认识并了解这种神秘的生物,共同守护鸟中大眼萌。

UUID: e5b258b8-daa8-493a-9304-76658fa2510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11-24_鸟中“熊猫”,竟是个大眼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