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羡慕过这样的人,他们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说话得体,善解人意,仿佛会“读心术”。在心理学上,我们通常用“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来描述这种技能。心智理论,简单说就是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一种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他人的行为作出预测,解释甚至干涉,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预期。通常认为,创作文学作品需要较高的心智理论能力。
2013年,哈佛大学的学者大卫·肯德和纽约新学院教授伊曼努尔·卡斯塔诺通过五组实验,指出读文学小说可以提高人的心智理论能力。二人的理论在《科学》杂志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大量学者的跟进。然而,重复实验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在最初的实验中,大卫和伊曼努尔将参与者随机分为阅读文学类小说(小说人物性格复杂),通俗小说(人物性格脸谱化),非小说和不阅读四组。
研究人员通过读眼测试、非语言准确分析-全脸测试、错误信念测试和杨尼测试等测试来评估受试者的心智理论能力。结果发现,与其他三组参与者相比,阅读文学小说的实验对象在随后读眼测试或者全脸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就是说,读文学小说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并且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用后两种测试方法评估不同组参与者的心智理论时,结果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别。
面对质疑,大卫和伊曼努尔认为这些实验重复失败是由于他们采用的实验方法有漏洞。首先,从实验中参与者的阅读时间推断,他们并不能保证参与者确实阅读了指定的材料;其次,失败的重复实验中,有的不符合实验的随机性。这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尽管如此,大卫两人还是再次进行了重复实验以说明他们的理论是可靠的。
此外,荷兰的伊拉斯姆大学的易瑞斯·凡·库克和意大利拉奎拉大学的玛利亚·皮诺的实验都表明小说和心智理论能力之间确实存在关联。目前看来,读文学小说是不是真的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还有待商榷。或许未来我们需要更先进的实验方法,更科学的分析方式以及数量更庞大的实验对象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才能让最终结论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