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是北温带欧洲各国栽培最多的行道树之一,它的树姿优雅挺拔,叶片硕大美观,茂密的枝叶可以在夏季投下一大片阴凉。由于欧洲七叶树树荫浓密、根系较浅,在机械制冷方法出现之前,德国某些地区的啤酒园会栽培欧洲七叶树以制造大片的树荫,在夏季给啤酒窖降温。大树底下好乘凉。欧洲七叶树的花、叶是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象征。
和中国原产的七叶树(A. chinensis)一样,欧洲七叶树的叶片也是掌状复叶,不过它的小叶边缘有非常明显的粗锯齿,而中国的七叶树和很多其它七叶树属种类的小叶都是全缘的。欧洲七叶树的花期是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初,硕大的圆锥花序像雪白的宝塔一样生长在枝条最顶端,醒目而壮观。欧洲七叶树的花比中国的七叶树更大,花瓣基部的色斑也更明显;共同点是两者的色斑都会随时间变化而由黄变橙最后变红,黄红相间非常绚丽。
夏末秋初,欧洲七叶树的果实成熟,绿色有刺的外壳裂开,会露出里面有光滑棕色种皮的种子。这个带刺外壳和棕色内壳的组合,乍一看非常像栗子,而且种子的个头还比栗子大。然而这个“栗子”是有毒的,白色种仁里含有皂苷类和葡萄糖苷类物质,还好它味道苦涩并不好吃,如果不小心误食一般也不会吃太多。因为它长得实在太像栗子,经常会有人问“能好怎”。
其实欧洲七叶树的英文名就叫horse chestnut(马栗),拉丁学名的种加词(hippocastanum)也来源于“马”(hippo)和“栗子”(castanum)的组合。所以你看,就连本地人都以为它和栗子有关系,我们初来乍到欧洲不小心认错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欧洲七叶树的种子富含淀粉,在一战期间,英国曾经号召民众收集这些种子,将这些无法食用的淀粉作为丙酮的生产来源,用于制造某种火药,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国和日本,七叶树和日本七叶树(A. turbinata)的种子以前也被当作食物,不过七叶树的种子亦有毒性,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去除毒素后才能食用。
此外,从欧洲七叶树中提取出的七叶树苷(aescin)具有抗炎、抗菌、收缩血管的作用,但是作为药用有一定的风险,与之相关的研究仍待完善。作为欧洲最有历史的栽培树种之一,欧洲七叶树却仅仅原产于巴尔干半岛的希腊、马其顿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的针阔混交林。虽然它原产于南欧,但却非常耐寒,北至瑞典和加拿大都可以栽培。
早在几百年前,英国就已经引入欧洲七叶树作为行道树了;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中后期)的街边和公园里更是大量栽培欧洲七叶树,所以现在英国可以看到不少很有历史的欧洲七叶树古树。欧洲七叶树耐寒性很好,耐热性却不佳,没有七叶树那么强的抵抗高温的能力,因此它们更喜欢夏天不太热的地方。由于中国东部夏季普遍高温,在这里欧洲七叶树从来都不是主流行道树。
在北京,欧洲七叶树花量略少,而且几乎无法成功结实,这可能是因为夏季温度过热,也可能因为缺少传粉者;北京林业大学栽培的欧洲七叶树即使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也总是结果失败。相反,原产中国南方的七叶树既耐寒又耐热,在北京栽培的七叶树花量极大,而且每年也都能顺利结实。欧洲七叶树是非常受人喜爱的树种,但是近年来这些美丽的大树遇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种新出现的害虫——欧洲七叶树潜叶蛾(Cameraria ohridella)——在欧洲迅速扩散,它们往欧洲七叶树的叶片中注入某种物质,使得大量叶片在夏季就开始焦黄卷曲,还没到秋天就早早脱落,重新长出来的新叶又被侵染出现病斑,不仅看起来非常不美观,也会导致整棵树生长不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潜叶蛾病害会导致整棵树死亡,或许是因为虫害发生在生长期的晚期吧。
欧洲七叶树潜叶蛾直到1984年才被发现,1986年才作为新种被发表,当时它只分布在马其顿共和国很狭窄的一个区域,和欧洲七叶树的发源地相同。然而短短三十年间,这种潜叶蛾就以每年约60千米的速度迅速扩散到了欧洲各国,而各国间通畅的汽车货运可能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整个西欧大陆的欧洲七叶树已经全部中招,英国的欧洲七叶树也没能逃过一劫。
伦敦于2002年首次记录到欧洲七叶树潜叶蛾病害,随后这种蛾子很快蔓延到整个英国南部,如今苏格兰的欧洲七叶树也岌岌可危。与此同时,爱尔兰的欧洲七叶树则遭受着另一种更为致命的病害——由细菌导致的流脂溃疡病。这种病害通过国际贸易从其它国家传入英格兰,再从英格兰传入爱尔兰。
在世界逐渐连为一体的今天,生物入侵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西欧的欧洲七叶树来说,短短三十年我们就无法再欣赏到它绿油油的叶子交织成的美景,夏季大量叶片卷曲脱落,就像秋天提前到来了一样。然而,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非常有针对性的治理欧洲七叶树潜叶蛾的办法。如果不从源头开始,注意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很多我们身边熟悉的风景会迅速改变,当我们发现时常常已经不可抑制,而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越来越多的金钱去挽回。
这也是欧洲七叶树能告诉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