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和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发生山体滑坡,横截金沙江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至今排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金沙江是中国第一大江、世界第三大江长江的上游分段,流量巨大。从青藏高原涛涛而下的金沙江,平日里是滋润一方的水脉,但在受到地质灾害干扰时,就变成了一股极其危险的破坏力。
山体滑坡导致堰塞湖出现,这背后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第一个原理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常识:水往低处流。
地球上的水系是一个循环,所有的大江大河其实都发源于山区。山区主要提供两种水源:雪线以上的融水和山间降雨。所以,不管源头是小小的山区,还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只要山间出现流水、地表有坡度差,那么流水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山流淌,水会率先汇入山区内低洼的地方(山间沟谷)。如果其间没有被消耗掉的话,便会一路流到最低的地方——海平面。第二个原理是地壳趋近于均一化的原理。
流水在从山间流向平原,并不是一位温和的匆匆过客,它形成了一股非常重要的地质作用力——能够把岩石侵蚀成细小的石块,随着水流将其搬运而下。放眼整个地球历史,流水把地球上高耸的部位(山系)剥蚀掉,然后搬运到低矮的平原,最终填平。结果就是,汇入山间沟谷的流水,反而把这些沟谷切得更深。一座好端端的大山,被切出一个个又深又陡的峡谷。但是,这种两面陡壁的峡谷在地质上不稳定。
在外界扰动下,甚至在自身的重力失稳下,就会很快垮塌。垮塌时,碎块连着坡上的泥土杂物,统统一股脑填塞到峡谷里去。这就相当于河道上突然建起一座“自然大坝”,水流不下去了,在“自然大坝”里淤积得越来越多,形成了所谓的“堰塞湖”。
无论对于下游还是上游,堰塞湖都是极其危险的。对上游来说,淤积的河水越来越多,水位会上涨到一定高度,便会发生倒灌——反过来淹没水系靠上游的地方。
紧靠江水的良田村落,便有被淹没的危险。而下游淤积的水虽然暂时停滞了,但危险正在悄然蓄积。它们无视不刻地想冲破这座凭空出现的藩篱,然后奔流到地势更低的地方。形成堰塞湖的堰塞物只是山体滑坡所堆下来的碎石泥土,强度远不比人类靠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大坝。随着水越积越多,积累的势能越来越大,决堤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强。一旦堰塞湖崩溃,淤积的河水将瞬间倾泻到下游。不仅激烈的洪流不仅会淹没一切!
河流里还裹挟着从更高的地方搬运而来的巨量沉积物,以及堰塞湖决堤后被冲垮的那些构成天然堤的碎石杂物。物质所带来的冲击力不可忽视,有继续诱发下游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
堰塞湖是一种复杂关联的地质灾害,必须谨小慎微地排除、一点点疏通。同时,下游的水坝也必须紧密协同,提前腾出库容,以承载堰塞湖泄水之后输入的水量。在排险救灾的过程中,不光有地质因素在捣乱,如果气象条件恶劣,还要再添麻烦。如果突降暴雨,瞬间就会把堰塞湖的水位提上去,同时还有再次诱发山体滑坡的危险。毫不夸张地说,救灾队伍是在用生命来挽救生命。
对于我们这些不能亲自参与现场的普通民众来说,一定要做到两点:不传谣、不添乱。否则会影响舆论判断、从而干扰到实际抢险工作的调度和组织。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完成;愿金沙江息怒,恢复平和温润的面貌,继续滋养华夏的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