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用一招鲜吃遍天的头状花序“攻城略地”,成为了目前最大的被子植物家族。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让植物学老师恨得牙痒痒、看见就想踩死的各种小菊花,也不是多肉爱好者喜欢的千里光(菊科千里光属部分种),而是一种可以给人甜蜜的菊花——甜叶菊。好吃、吃了不长肉是这种植物的典型标签。不过它在食品圈走得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段充满猜忌的坎坷旅程。
甜叶菊原产于南美的巴西和巴拉圭。
论相貌,它还真的不太像我们熟悉的菊科植物——小花花既不像蒲公英(Taraxacum spp.)那般丰满,也不像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那样飘逸。同为菊科,花朵的差别还是蛮大的。不过,甜叶菊并不是看花的,而是用来吃的,其食用部分在叶,只不过不像茼蒿和生菜那样直接提供清爽的沙拉,而是以不同的形式,给了我们甜蜜的味道。早在1500年前,南美洲的居民就已经用甜叶菊的叶片来泡茶喝了。
甜叶菊的提取物——甜菊糖(stevioside),也叫甜菊糖苷——拥有超高的甜度,是蔗糖的30~150倍,并且耐高温、耐酸碱,也不会因为发酵而降解。这简直是食品工业梦寐以求的特性啊。但是,甜叶菊在食品界的拓展一度受阻,最大的阻碍出现在美国。1985年,美国科学院报(PNAS)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表明,甜叶菊有可能导致肝癌。于是甜菊糖就被封杀了,而且一封杀就是将近30年。
直到2017年,美国才重新允许高纯度甜菊糖作为添加剂进入食品圈,但粗制品和原植物依然被排除在外。虽然1985年的那篇文章已经被证实有很大的问题,但这并没有解决甜叶菊在美国的困境。
有意思的是,在近邻日本,甜叶菊和甜菊糖受到了广泛欢迎。1970年代,甜蜜素和糖精逐渐被移出了可乐配方,人们需要新的甜味剂充实到这糖水中来。
正在此时,日本的守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Morita Kagaku Kogyo Co.)完善了甜菊糖苷的生产流水线,甜菊糖苷开始在食品工业界进一步发光发热。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甜菊糖苷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大约世界总产量40%的甜菊糖苷都在这里被吃掉了。中国于1977年从日本引进了甜叶菊,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糖苷制品出口国。
在讲完甜蜜的代糖植物后,我们不妨再认识一种让甜味消失的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撕开匙羹藤的叶片,会有乳白色的汁液从伤口流出。我们不建议大家招惹带乳汁的植物,因为乳汁通常是有毒的。还好,匙羹藤无毒。在细细咀嚼匙羹藤的叶子之后,如果你再吃水果等有甜味的食物,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所有水果的味道都混乱了——吃甜橙,像柠檬;吃香蕉,像面团;吃糖块,居然吃出了石头的感觉。
匙羹藤的魔力暴露无遗。
植物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疯狂。而未来,人类的味觉会处于何种地位,会不会有更多影响味觉的神奇物质被发现,都是未知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