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两个关于乌鸦的小故事。故事一:时光倒回到十年前,那会儿我还在上中学。学校离家有20分钟骑车路程。冬天的清晨,骑车上学的时候,每天都能看到一小群一小群的乌鸦从城里往城外飞。在万物皆往城里涌的早高峰,能看到这么一波往城外运行的生灵,实在是十分清奇。更奇妙的是到了放学时间,这些乌鸦又跟约好了似的从城外飞回城里。来来回回的乌鸦看多了,我就开始思考一个十分高端的问题:这些乌鸦为啥每天城里城外的折腾?
故事二:北京师范大学南门附近有条著名的“天使路”。冬日的黄昏到清晨,这里路边的树上会停满乌鸦,黑压压一片;树下的路上则是白花花一片——不是下雪哦。传说,在北师大没有被天“使”(屎)砸中过,就不算上过北师大。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城市越冬乌鸦的秘密。乌鸦是很多城市(比如北京)的一大特色。冬季在北师大活动的乌鸦,大致有一万只左右,差不多相当于北师大的在读本科生总数。整个北京越冬过夜的乌鸦当然更多,估计至少有五万只,夜宿的地点也远不止北师大一处。
北京地区叫乌鸦且羽色全黑的鸟有三种:大嘴乌鸦、秃鼻乌鸦和小嘴乌鸦。其中,大嘴乌鸦和秃鼻乌鸦主要见于郊区;而北京城里集大群过夜的乌鸦,绝大部分是小嘴乌鸦。小嘴乌鸦在国内除了青藏高原腹地之外基本全都有分布,不过黄河以北更为常见。
这些在市中心夜宿的小嘴乌鸦们在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后会三三两两地飞出城,个别比较懒的在日出一个多小时后才晃晃悠悠地动起来。它们白天出城的目的地又是哪儿呢?是城外的垃圾场。乌鸦是杂食性鸟类——这是比较高雅的说法。真相是,乌鸦什么都吃,而且尤其喜欢食腐。所以,从垃圾堆里的有机垃圾里找吃的,是乌鸦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对小嘴乌鸦来说,既然郊区有这么多垃圾场都是天堂,那就在天堂里吃、天堂里睡得了,干嘛还要跑城里来?要知道,从市中心到最近的垃圾处理场至少也得飞十几公里,更多的垃圾场则远在昌平密云这类地方。一天往返城里城外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图啥?因为天堂冷啊。相比之下,城里就暖和多了。大家都喜欢在暖和的地方睡觉,乌鸦当然也不例外。
城市对乌鸦而言的另一处吸引力在于树。大量高大的乔木被种植在城市公路边以及公园和校园里,而郊区绝大部分地方则是以农田为主,树都被砍得差不多了。乌鸦喜欢集群停在树上睡觉。更多的树意味着能容纳更多的乌鸦停歇,这样使得鸦群能够及时发现危险,还能充分满足乌鸦们的集群社交欲望——它们在睡前特别喜欢吵嚷一番。
北京这几年正在推广两件好事儿:一是垃圾分类处理,二是垃圾场部分封场作业。这两件事都有助于减少露天垃圾场地的面积,可以让乌鸦不至于太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