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质量来自哪里?在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哲学家猜想存在着一种最小的、无法分割的“原子”,构成了万事万物。现在我们知道,原子是由更小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电子是基本粒子,意味着它无法继续分割,但是质子和中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基本粒子夸克和胶子。从宏观尺度到亚原子尺度,基本粒子的大小在决定组合结构的大小时,只起到很小的作用。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巨大的空隙;相对于整个原子,原子核几乎只是一个点;对于质子而言,组成它的夸克在决定其质量时几乎无足轻重。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中子则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但是当我们把三个夸克的质量加起来时,却发现夸克的质量之和比质子质量的0.2%还要少。这其中的原因与一种对我们来说非常违反直觉的力有关——强核力。
强核力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渐近自由,传递这种相互作用的粒子被称为胶子。将质子结合起来的能量,也就是组成99.8%的质子质量,正来自于这些胶子。通过实验改进和新理论一前一后的发展,我们对质子内部结构已经有了更好的理解。质子的内部结构,包含夸克、胶子、夸克自旋。核力就像一个弹簧,未被拉伸时的作用力几乎可以忽略,但是拉伸到很大距离时却表现为非常大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力,而非夸克的静止质量给予质子以质量。
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量子色动力学(QCD)——的困难之处在于,我们用来做计算的标准方法是不好的。我们使用费曼图来计算每种基本相互作用,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力,包括高能、低温/聚集状态。然而,对于强相互作用,在计算高阶修正时会遭遇可怕的问题,这种微扰的方法是不成功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种非微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格点量子色动力学。
只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就可以将量子色动力学的预测实现到任意精度,只要让网格间距缩小即可。这会耗费更多计算量,但是会提高计算精度。格点量子色动力学不仅向我们解释了,强相互作用如何导致了宇宙中绝大部份正常物质的质量,也有可能告诉我们从核反应到暗物质等各种各样的其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