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低。在本月的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大会上,英国学者公布了他们的最新发现:睡眠时间和乳腺癌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该项包含41万女性健康数据的调查显示,“夜猫子”型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概率约为2%,而早睡早起的女性群体则只有1%。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示,夜班工作会增加人类的患癌风险。
尽管如此,我们尚不能断定睡眠时间与患癌风险之间存在确凿的因果关系,而且上述现象的背后原因也需要继续研究。
外来物种入侵往往会破坏本土的生态平衡,然而这种全球性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科学美国人》杂志本周报道称,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对南非的生物入侵现状进行了评估。他们推算得知,每年平均有7个外来新物种侵入南非。到目前为止,该国境内已出现了至少775个外来物种。
其中,主要的入侵物种都是一些外来植物,它们会比本土植物消耗更多的水。以开普敦为例,该地区的外来植物每日消耗的水资源占城市总用水量的5%,而这些水资源本可以用到群众更需要的领域。
人类寿命通常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意外事故等。之前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个体寿命的影响很大,甚至推算得出人与人之间寿命差异的15%至30%可以归于遗传基因。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出现一个家族的人都长寿的现象。不过,Genetics杂志新发表的研究称,遗传因素对寿命的影响远远小于预期。利用Ancestry数据库,研究者筛选了4000万名用户的数据以生成家族谱系树,然后利用亲属之间寿命的相似度估算遗传因素的大小,发现遗传因素仅仅可以解释10%的寿命差异。
研究者称,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例如夫妻)也很容易有相近的寿命,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共同的环境,或有相似的生活方式。
臭氧层是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侵害的“保护罩”,但是由于氟氯碳化物的大量使用,地球臭氧层已经被严重破坏。1985年,人类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巨型臭氧层空洞,其后在北半球也发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
为了避免臭氧空洞的进一步扩大,当时全球20多个国家联合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以逐步减少氟氯碳化物排放。好消息是,这一历经30余年的协议书确实奏效了。本月5号,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臭氧空洞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进行自我修复。预计到2030年北半球的臭氧空洞将自我修复完成,而南极的臭氧空洞则要等到40年后才能完全消失。
天文学家认为,大多数星系中心都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数百万乃至数十亿倍。之前的学者们猜想,在星系碰撞、合并的时候,这种巨型黑洞也会增长,因为不同星系的黑洞会合并在一起。本周Nature杂志发表的研究宣称,天文学家已经为这一猜想找到了关键证据。在筛选了X射线数据并寻找到隐藏的黑洞之后,人们通过一种称为“自适应光学”的技术锐化了恒星图像并观测了481个星系。
透过繁密的气体与星尘,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星系合并的最后阶段,发现这期间确实存在黑洞合并、增长的现象。
地球能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离不开丰富的水资源,而水的形成离不开氢元素。因此,科学家一直想了解地球氢元素的来源,从而破解水起源的谜团。现有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于小行星,因为海水的“氘(dāo)/氢比例”与小行星接近。
最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提出了一种新观点,他们认为海洋中的氢元素并不能代表整个地球,而且地核与地幔交界附近的氢气所含氘元素明显偏少,表明这种氢元素可能不是来自小行星。此外,他们在地幔中发现特殊的氦气、氖(nǎi)气,其同位素特征与太阳星云是相同的。基于此,新的理论宣称地球上的氢元素来自于太阳星云(太阳形成后剩余的尘埃和气体云),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