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有意思博物馆演讲剧场——「果壳主场“新科学消费样本”」现场演讲整理。 本场演讲围绕“什么是科学的消费”展开,特邀五位演讲嘉宾,分享人类最共通的故事,为人们带来科学的生活建议。
演讲人冀连梅:在医疗圈里摸爬滚打18年,读过研,留过洋,出身协和系,出走和睦家。现身兼药师、创业者、讲师、科普作家等多重职业身份,同时,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妈,每日艰辛地在事业、家庭、生活中找着平衡。
药师的前世今生:我的职业是药师,提起药师大家会联想到谁?黄药师,武功高强无所不能。还能联想到医院药房里抓药的,还有街边卖药的,好像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说药师这个职业,实际上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医院里会不会好一些?那来了解一下医生是怎么看待药师的。医生也会觉得药师真是太麻烦了——总要点评我们的处方,总要审核我们的处方,这群人就是来找麻烦的。我自己也会感到无奈。
我在网络上做了7年科普,写了2本书,有了百万粉丝的关注度,走出去仍然被叫做冀医生,而不是冀药师。那为什么会有药师这么尴尬的一个职业存在呢?首先,我们要追溯药师的历史。在古代中国,医和药不分家。我们说行医叫悬壶济世,这个悬壶悬的就是药葫芦。今天我们会说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的就是医生悬的这个药葫芦。古代的医生自己采药、制药,再把药装到葫芦里,出诊的时候随身携带,遇到病人随时就用。
医生、药师的活儿都被一个人干了,所以传统的观念认为医生一个人就足够了。像我们历史上的大家、被后人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其实也是一个医生。但是到了现代,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是用药养医的,医生的收入有一部分来源于药。如果没有审核医生开的处方,或者审核没有足够的制约力,医生就会一家独大,出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状况。在这样的状态下,做到科学用药就会很难。
所以,医和药需要分家。我们国家的医改,就是要改成医药分家的模式。只有把医和药彻底分开,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安全用药,而这就需要有药师这个职业,在其中奉献出力量。
药师在做些什么?医和药分开之后,药师就成为了科学用药的把关人。药师要把哪些方面的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要用对的药,第二个是我们要把对的药用对。首先我们来说说如何用对的药。药师如果发挥作用,就需要审核医生的处方。
我们国家也意识到了审核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年的7月10号出台了《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里面明确规定药师是审核处方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在审核处方的过程中,药师发现医生开的处方上有明显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或者是错误用药的情况,药师就会去跟医生协商,告诉他去改处方。医生不改怎么办?不改我们有权利拒绝调配,不发这个处方。这个就是我们国家要往下推行的政策。那药师具体审核什么内容呢?
医生开了处方后,我得先看到他的诊断。然后,我要核对处方上的药和诊断匹不匹配。比如说这个孩子就10个月大,可是医生在上面开了一个匹多莫德,这就不可以。因为匹多莫德要用在3岁以上的孩子身上,这是国家药品说明书修改了之后规定的。如果这个医生不知道,那这张处方打回去,医生要重新修改这张处方。如果我们在审核的过程中发现医生开了两个含有相同成分的药,也就是重复用药,我们也会打回去,让医生重写处方。
因为这个重复用药可能会累加成分后导致中毒。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审核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把它叫做四查十对,这也是个国际惯例。这就是药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把关处方,让病人用对的药。
在用了对的药之后,我们就会调配这个药品给患者。患者拿到对的药之后,我们还得确保他能把这个药用对。如果你拿到了对的药,却用不对,药品还是不能起到它应有的疗效。怎么叫用对?药品不是一天三次、每次一片那么简单。
药品有很多特殊的用法,药品也有很多特殊的剂型,这些特殊的剂型都有它独特的使用方法。用眼药水来举个例子。官方统计表明,大约有85%的人不会使用眼药水。不会使用眼药水的根源在于没有药师去教。大家都是看电视广告学的。眼药水的广告做得特别精美,里面的人上下眼皮一扒,然后一滴眼药水点到眼睛的正中间。看上去很美,但是发挥不了疗效,因为眼睛正中间是角膜的位置。
角膜非常敏感,一滴眼药水滴下来,马上又被眨出去,一点儿用也没有。也有人说我顺着眼角点,它不会出来。但是,这样是将眼药水吃进去了,而不是点进去。人体有一个解剖结构叫做鼻泪管,如果你顺着眼角点眼药水,就有可能顺着鼻泪管这个地方把药吃进去。如果滴眼睛的药是阿托品,吃多了就会发生阿托品中毒。所以说,不正确的用药方式是存在风险的。那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我们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滴眼药水必须要扒开你的下眼睑,扒开了之后它自然形成一个小囊,你的眼药水就需要点在这个囊里。这个囊的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只用滴1~2滴就好了。之后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就是你要按压住你的内眼角,把鼻泪管的通道堵上,按压的时间至少要2分钟。只有这样,你才保证眼药水在眼睛里发挥作用。你看只是简简单单使用个眼药水,就有这么多的学问,更别说其他特殊的剂型了。
所以,我们需要药师来为科学用药把关。
敬畏疾病,明确诊断:接下来我要讲的两个观点,可能会颠覆大家的认知。第一点,大家要敬畏疾病。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个朋友说我嗓子疼,旁边热心肠的人就会告诉你这是发炎了,要拿点消炎药给你吃。他拿出的消炎药是什么呢?头孢。头孢对嗓子疼有效吗?不一定,我们得先进行诊断。如果嗓子疼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那吃头孢就管用。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嗓子疼是因为病毒感染,病毒不像细菌,无法被抗生素杀死,所以吃了头孢也没用。还有一些人可能是讲话太多导致嗓子疼,是一个物理的损伤。这时候只需要修养,不需要用药。虽然嗓子疼看起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症状,但它的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不同的病因。我们不能把它看得太简单,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够做到科学用药。虽然我不主张大家没事就去体检,但如果你出现了病征,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就医。
在使用任何药品之前,先想一想我要不要去看医生。可能你只是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在家里吃个三四天的药就好了。但是当你吃完几天药之后,症状还是没有消失,就一定要去看医生,去明确诊断。因为同样一个症状表现,对应着很多不同的疾病。说一个和我自身相关的悲伤故事。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北方家庭里,我爸爸是家里绝对的权威,所以从小到大我都非常尊重我爸爸的意见。他不舒服的时候不愿意去看医生,有点讳疾忌医。
他说小毛病到了医院,可能会被诊断为大毛病,所以不舒服的时候常常是自己忍着。因为他不说,所以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和他刚好相反,比较爱惜自己的身体,哪里不舒服都会跟我们说,然后我们就会安排她去医院做检查。我妈妈胃不好,基本每年都会去做一次胃镜,做出来结果都是消化性溃疡。所以我妈妈在家会吃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我爸爸其实胃也不好,但是当时他不告诉我们。
他以为他的病和我妈妈一样,就自己偷偷买了奥美拉唑吃。我爸爸也不看药品说明书,就靠这个药顶着,直到最后忍不住了才跟我们说要去医院。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是胃癌晚期了,然后胃穿孔,医院也无力回天。如果你看了奥美拉唑的说明书,就会发现它的注意事项里面写着这样一条——在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之前,病人必须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的情况。因为如果你不去明确诊断,排除恶性肿瘤的情况,奥美拉唑就可能掩盖一些症状,延误治疗。
所以我说大家要对疾病有敬畏之心,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敬畏药品,远离药源性伤害:第二个我想要告诉大家的观点,是我们要敬畏药品。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是用药来养医。所以我们习惯了大处方,以为生病就得吃药,以为医生开的所有药物都要吃,然后出现过度依赖药品的状况,认为别人说的安全、无副作用都是真的。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很多疾病不需要用药,即便用药也不需要用那么多的药。药品没有那么安全的,它是一把双刃剑。
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伤害到人体。你用对了它是治病,但是你用错了就很可能引起疾病。我们将药品带来的这种损害,称为药源性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出来的官方数据表明,每年因病死亡的人中有33%不是死于原发疾病,而是死于药源性的伤害。也就是说,每年患病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的。2000多年以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切勿伤害”列为医学的首要原则。他说,“首先,不要有伤害。
”在用药之前,我们也应当想到这条原则。药品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会相应的产生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在药典里面是规定可以有的,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使用,也是有可能产生副作用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药害事件是六十一年前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的学名叫沙立度胺。1957年,它在德国上市,之后很快就投放在欧洲市场,用于治疗孕吐。在怀孕初期,孕妇反应特别厉害的时候,可能连喝水都要吐。
所以反应停上市之后,大家都在用。反应停这个药一直用到了1961年,直到有人发现反应停和海豹肢儿童的关系后才被叫停。这期间,欧洲一共有一万多例海豹肢的儿童出生。那个时代反应停没有引进到中国,所以我们免于了遭受反应停的危害。但是在我们国家滥用药的状况也十分严重,其中有一个药品也对孕妇造成了严重伤害。这个药的学名叫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很多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都在滥用病毒唑,将它用来治感冒。
但是实际上病毒唑不但不治感冒,还会对胚胎有致畸的作用。育龄期的女性需要远离病毒唑,育龄期的男性同样也需要远离病毒唑。因为它可以在体内长期累积,即使是男性也需要注意。所以大家也一定要敬畏药品,尽量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尚不明确”的药,扔进垃圾桶:刚才讲的都是西药,那如果医院大量开中成药或一些中药怎么办?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去和开大量中成药和中药的医生抗衡。
我们经常教育患者,说用药之前要先明确诊断,一旦用药就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我们要去看说明书里的各项记录,包括不良反应、禁忌症和副作用。我们要知道,药品的副作用是它天经地义就该有的。如果一个药品上面写着副作用尚不明确,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症尚不明确,那我就会认为它的疗效也尚不明确。这样的药,我们直接就扔进垃圾桶。像柴胡注射液,是70年前上市的第一个中药注射液,很多人小时候发烧就会打柴胡。
但是用了这么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它不安全,所以今年国家就修改了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指出它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为什么会有严重过敏反应?因为柴胡注射液提自中药,而中药的成分太复杂,里面可能有一些会成为热原的杂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我们不会说柴胡注射液的副作用尚不明确,而是会说它之前没有写上去。在中成药和中药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细微,因为国家正在规范它们。
目前大概有30种中药注射液已经完成了修订。之后,其他中成药也会列入到国家的整改名单里去。但是国家的规范是逐步实施的,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如果现在遇到医院开中药和中成药的状况,我们先打开说明书仔细看,如果什么都不明确,就不要去吃。
有意思博物馆是果壳旗下科学活动IP,以流动博物馆方式,呈现各种新奇、有料、好玩的活动。想知道其他演讲人都分享了什么有意思的科学内容?戳下方链接!
韩松:科幻预言超级消费时代丨有意思博物馆周雪:如何制作一件隐身衣?| 有意思博物馆骆琦:带着两个baby环游世界是怎样的体验?丨有意思博物馆秦曾昌:我们会和人工智能开战吗?丨有意思博物馆翼狼Elang:给宅人的动物行为学入门指南 | 有意思博物馆张双南:为什么AI死活看不出谁长得好看?
今天我们聊聊审美 | 有意思博物馆田雪:想要吃得健康,就得善用拳头 | 有意思博物馆本文来自果壳,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果壳ID:Guokr42靠谱科普,就看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