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许多最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被“锦鲤”一样的科学家们意外发现的,而正是他们敏锐的科学视角和“不务正业”般的发散思维,才得以让这些偶然发现没被“扼杀在摇篮里”并深入发展下去。如同攀登珠峰,如果没有沿途的各个大本营,一冲而上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科技也一样,埋头苦干而忽视探索“野区”进行创新,不仅没有基础学科的支持,还将会失去沿途大量“宝箱”,要想升到满级?再等等吧!
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诞生于1858年,虽然他那时还小,但同年还有一位姓普的(误)物理学家尤里乌斯·普吕克,他突然发现在稀薄气体中放电时,放电端阴极会产生一种绚丽的辉光,后来它被称为“阴极射线”。因为阴极射线管在放电时会产生亮光,于是许多科学家们都试图把它拍下来,可是拍出来永远是一片模糊。当时科学家们都觉得,那就是亮光不上相呗,但伦琴不这么想。
1895年,当他用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做实验时,将黑纸把管严密地包起来,只留下一条窄缝。他发现电流通过时,两米开外一个涂了亚铂氰化钡的小屏发出明亮的荧光。如果用厚书、2-3厘米厚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荧光仍能出现在屏上。这一光线的穿透性令伦琴惊讶不已。随后他用这个神秘之光透过老婆的手(老婆:???
),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人类活体骨骼图片,而这道神秘之光,就是大名鼎鼎的“X光”。
50年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威尔金斯实验室在研究DNA的晶体结构时发现,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像,可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听上去似乎研究马上要出成果了,但事实是当时他们对DNA结构研究毫无进展。
与此同时,在法国深造X射线衍射技术的“海归”弗兰克林(R.E. Franklin)也在这个实验室工作。虽然是高材生,可是威尔金斯只把她看做搞技术的副手。但正如“锦鲤是1%的幸运加99%的汗水”说的那样,弗兰克林成功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51号照片”!DNA的51号照片 | 图片来源:King’s College London
有道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科学神话的谱写,除了光,当然也少不了电。(另一位)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雷雨天放风筝的传wei奇xian故xing事wei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我们get了其中想传达的信息:闪电从神秘的自然力量开始转变为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源动力——电开始逐渐被人类解构并利用。
在村里通电了的基础上,1820年的一天,奥斯特结束讲座在收拾东西时,意外发现小磁针靠近通电的铂丝会转动,由此研究提出了电流的磁效应。随后法拉第经过多次试验的失败,在1831年终于提出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终于可以像上帝一样说“要有光”,就能拥有满屋的明亮。
了解自然之力,也得了解人自己,以小见大是个好想法。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当他做看门人日常“摸鱼”时,偶然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了放大镜这样的“神仙玩具”存在,可惜列文虎克买不起,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聊是创新的源泉,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列文虎克利用“摸鱼”的时光磨制了许多透镜。
为了在放大的路上越走越远,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他惊异地发现这些物质里头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也成为了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5] 这样的透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显微镜。
在攀登科学珠峰的路上,沿途“生蛋”将创造更多“不经意”。
感受着风的流动,流体力学之父提出了伯努利定律,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物理兄弟”的协助下,飞机让人类圆了蓝天梦;镭会衰变的特殊性,不仅让“时空穿梭”有路可循,也为核能发电、癌症治疗奠定了基础…… “没有一个技术是一座孤岛”。纵观我们刚刚看到这些“不经意“的创造,都是在人类的基础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所埋下的种子,在时间的催化下生根发芽。一项产业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知识传承与接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