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再这么热下去,人类就要凉凉了!

作者: 杨帅斌

来源: 果壳少年

发布日期: 2018-11-01

本文讨论了地球持续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生物栖息地改变等,并回顾了历史上关于全球变冷和变暖的科学争论。文章还介绍了地质记录中的气温变化历史,以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最后强调了全球气温变化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如果地球持续变暖,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人预测,如果地球升温达到1.5℃,那么到了2100年,海平面会上升26至77厘米;升温2℃,则会再增加10厘米,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数千万人将受到影响,全球陆地上约13%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因此被破坏,许多生物都将“背井离乡”,远离当前理想的栖居地。北极熊已经受到了影响,更难捕捉到猎物。

升温2℃还会使得北极每10年经历一到两次无冰的夏季(升温1.5℃,这一时间为100年);99%的珊瑚礁也将会因此消失(升温1.5℃,数量将下降70%至90%)。

10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出警示: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内,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我们的地球眼看着就要因热得“祸”了。不过,就在几十年前,有科学家还曾发出过“全球变冷”的预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常说的天气冷暖指的是大气温度(气温)。同一个地区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来看,气温相对稳定,比如北京每年夏天都热,每年冬天都冷。仔细比较,会发现每年夏天平均气温会有细微的差别,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变冷或全球变暖。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学术主流认为全球在变冷,而现在全球变暖又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在讨论变冷还是变暖都有一个时间前提。从1880年以来气象数据所呈现的气温变化趋势来看,全球气温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身处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家们,根据当时的气温下降趋势,容易得出全球变冷的推论,而1980年以来全球气温的快速上升又让全球变暖成为主流。

人类的气象数据大都从1880年开始,更早的记载非常少且不可靠。于是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气象数据之外的领域,找到了多种可以反映气温变化历史的记录。树轮、贝类等动植物和石笋的生长以及湖泊、冰川、黄土、泥炭、海底软泥和沉积岩的沉积过程都会受到当时气温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期的气温状况便以各种形式记录在了它们的纹层中。

当科学家们把地质记录所反映的气温变化历史绘制成曲线图,惊奇地发现,不同的曲线间可以很好地对应。多种沉积物结果的相互印证,让人们更加相信全球气温确实经历了曲线所反映的多次冷暖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塞尔维亚的地球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曾提出一个理论,认为我们的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时,会受到其他天体的周期性影响,使得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气温的周期性变化,被称作米兰科维奇旋回。

根据地质历史中气温的旋回,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地球将再次回到冰期,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变冷说法的重要依据。但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构造运动、陨石撞击等,仅凭这一个因素预测未来气温变化存在局现性。

人们发现全球气温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5500万年前曾发生过极热事件,气温比现在高了十多度,并持续了1000万年。热带植物多样性迅速增加,哺乳动物“爆发”了大量新物种,并大范围扩张,比如奇蹄类、偶蹄类、啮齿类及灵长类动物都是在这时出现的。而恐龙所生活的中生代,更是一个显著高温期,连亚热带和热带的植物群都分布到了两极地区。其中,侏罗纪年均温比现在高20℃以上,白垩纪年均温比现在高10~15℃。

不过要真说起地球最热的时候,应该还是刚形成的时候——一个炽热的岩浆球。放眼整个地球历史,几摄氏度的冷暖变化算不上什么,但一点小小的改变,对我们人类却是关系到生存的大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其他生物。所谓的“最后的12年”等等末日警告,目的是希望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我们要尽己所能让地球朝好的方向发展,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UUID: 262a2990-9423-47c2-b111-4080b264b71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少年公众号-pdf2txt/2018-2019/2018-11-01_地球再这么热下去,人类就要凉凉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