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动物实验,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外行人,肯定都会想到一种小动物——“小白鼠”。是的,实验小鼠作为一种模式生物,由于其体型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迅速,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实验小鼠可不仅仅是“小白鼠”,还有“小黑鼠”、“小褐鼠”、“小花鼠”……而且,实验小鼠的区分可不只
是毛色这么简单,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实验小鼠的那些事。
自古以来,老鼠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就极低,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等等这些谚语中可见一斑。
然而,不同的土壤孕育不同的文化,在印度安得拉邦的代什诺盖村(Deshnok),老鼠的地位一下子提高到了神的级别,这里的卡尔尼马塔神庙(Karnimata Temple),专门供奉老鼠,那里的民众认为老鼠是女神Durga的化身,在这座寺庙里生活着数万只老鼠,有专人为他们提供食物,在这里伤害老鼠被认为是极大的罪过。
人类与鼠的关系一直在变化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开展了疯狂的“除四害”运动,老鼠作为四害之一在当时被列为必须要被消灭的动物,但随着我们对于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加深,鼠与人类渐渐得以在各自的领地内和谐共存。
在今天,鼠科动物中的一些鼠种甚至凭借他们超出常鼠的颜值和卖萌技能,俘获人类的芳心,让不少人心甘情愿地为他们“铲屎”,其中的优秀代表是踩转轮的仓鼠和肉嘟嘟的荷兰猪(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豚鼠)。
一般,实验中所使用的老鼠可以分为mouse和rat,我们分别称其为小鼠和大鼠,注意喽,二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体型上,这两大类实验鼠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鼠一般是指小家鼠,学名Mus musculus,而大鼠别名为褐鼠、大白鼠等,其祖先是由褐鼠演变而来,学名Rattus norvegicus,他们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和研究用途都有比较大的差别。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工具越来越符合科研上的多种要求,越来越为我们所用,整个的小鼠繁育、饲养、买卖和实验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误解一 小鼠好脏,好恶心?这可真是冤枉小鼠们了。毫不夸张地说,正规的小鼠饲养环境非常干净,甚至比我们的生活环境都要干净。小鼠饲养在专门的动物房里,一般的科研和教学机构都会专门开辟场地用于饲养实验动物。
这样的动物房在建设时就配套建设屏障环境设施,可以满足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相对封闭,进出屏障的人员、动物和所有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控制,甚至是空气都要经过多级过滤除菌才能进入屏障。在我们艰难地呼吸着帝都的雾霾时,小鼠们却丝毫不用担心PM2.5指数。
误解二 小鼠很凶,很容易咬人吧?其实呢,现在的实验小鼠经过人工繁育这么多年,早已不像野生家鼠那样凶猛,实验小鼠几乎已经丧失了他们祖先的全部野性。我们做实验时,把鼠笼的盖子打开,小鼠们也不会“越狱”,只是会好奇地探出头来嗅一嗅,然后接着享受在鼠笼在有吃有喝的美好生活。在操作实验小鼠时,只要掌握正确的抓取手法,小鼠也很难对操作人员发动攻击,毕竟这小家伙即使到成年也就半个iPhonePlus那么大。
误解三 解剖小鼠好残忍?Emmmm…解剖小鼠的场面确实有点血腥,但是这也确实是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新的科学发现和人类医学的进步不是凭空而来的,正是有了这些人为批量生产的实验动物奉献,我们才能获得例如环境或基因与疾病发生等各方面明确的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棘手问题。
所以,对于实验动物,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感激和敬畏,而不是嗤之以鼻,毕竟,他们是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而牺牲,他们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总之,实验小鼠们为我们的科学发展和医学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谨以此文,希望让大家了解实验小鼠,消除误解,并对他们报以尊重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