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Jenny Tung是杜克大学的进化人类学与生物学系的副教授。她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巨大而又困难的问题:为什么艰难的社会生活总是伴随着更糟糕的健康状况,甚至更高的死亡风险?她试图通过结合基因组学和进化人类学的知识,从社会逆境如何影响DNA这样的微小细节,到塑造了基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的巨大进化力量中来解答这个问题。
长久以来,社会学家观察到,相比于那些处在社会阶梯底层的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往往寿命更长——据一些调查表明,后者的寿命可以比前者长十年甚至更多。根本问题是:为什么社会地位低下的生活会损害健康?生物学是如何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或许是因为更富有的人会更好地照顾自己,购买最好的医疗保健,或者找到更安全的工作?或许反过来,更健康的人更容易变得更富有和成功?
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一些动物身上,例如猴子,它们并没有进化出医疗保健系统,也没有人类所谓的工作,它们的健康状况也会受社会地位的影响吗?Tung想要用这些动物来研究社会等级是如何影响DNA,进而影响健康的。在Tung的一篇备受瞩目的论文中,她和同事们发现,改变雌性恒河猴的社会等级,会改变它们的免疫系统对慢性炎症的易感性。对人类来说,慢性炎症是与心脏病和一些其他疾病有关的危险因子。
研究人员对一些圈养在不同群体之中的雌性恒河猴进行了实验,他们对雌猴的免疫系统和基因活动进行了检测,然后对特定等级的所有动物随机分组,因此形成不同的等级结构。总体而言,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雌猴的免疫状况会相应地改善或者衰退。当猴子的社会命运改变时,通过测试哪些基因的活性会得到提高或者降低,就能揭示出这一现象背后的某些生物化学途径,从而或许可以解释社会地位下降导致的生理损害。
UCLA医学院的Steve Cole教授这样评价Tung,在研究社会对基因调控的影响方面,“Jenny的基因技术成熟性无疑是处在最前列”。Cole研究的是社会对人类基因调控的影响,他找到了生活美满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影响,以及孤独会给人类带来的令人忧虑的影响。他说,Tung是这一领域唯一一个成功通过实验方法来操纵猴子社会地位的研究人员。然而,圈养的猴子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为了观察生命的社会等级以及艰难开端会如何在充满凶险的野外逐渐显现并放大,Tung转而研究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狒狒。自1971年以来,人们在那里观察了一代又一代的猴子。对于196只安博塞利雌性狒狒,Tung和同事调查了在它们生命早期出现的六种不同形式的艰难境况,例如严重的干旱,或者因拥有一个地位低下的母亲而遭遇的贫困。
相比于那些最多遭遇了一种不幸的狒狒,在青少年时期遭受了至少三种不幸的狒狒平均会早10年死亡。即使在野外,社会逆境也会影响终生健康。Tung表示,在即将发表的论文中,她的新发现可能会开始阐明,(至少对于猴子来说)艰难的社会生活是否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亦或与之相反,艰难的社会生活是不良的健康状况导致的结果。
Susan Alberts是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系的主任,也是Tung的导师,她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Jenny没有将自己隔离在任何熟悉的模式之外”,她称Tung具有内在的跨学科性。Tung记得自己还是一个学生时就曾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对未来的科学规划中,她看到自己是在计算机前面扩展计算科学的边界,还是在田野里观察动物,亦或是穿着白大褂坐在实验室的长凳上?
她的回答是,自己不想放弃这些当中的任何一个。她的记忆可以追溯到进入杜克大学的第一年,当时一个跨学科研讨会让她接触到了在一个进化的框架下思考如利他主义等各种价值观的方法。她觉得这个框架非常合理,它就像是一个经验驱动的用以解释世界上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如今,她用这个框架来解决一个长期存在并让自己非常好奇的社会逆境问题。即使它是个既巨大又困难的问题,也不会让她停止探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