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整个人类文明,需要多少人?

作者: 果壳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8-09-25

本文探讨了在末日来临后,重建人类文明所需的最少人数及其策略。文章指出,虽然理论上只需一男一女即可繁衍后代,但遗传多样性的匮乏会带来巨大风险。通过人类学家的计算,至少需要160人才能维持遗传多样性,并讨论了通过推迟繁殖等策略减少人数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重建文明的过程,从基本的维生系统改造到工业社会的逐步建立,强调了社会组织形态在重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电影里关于末日来临的主题从来都不少。我们在现实里安逸地生活,又在电影里体验着环境崩塌的惊险。但不妨碍我们开个脑洞:假若末日真的来临,我们究竟需要多少人来重塑人类文明?虽说理论上只需要一男一女就可以繁衍后代,但是这样一代以后就要面临无可挽回的近亲结婚问题。遗传多样性的匮乏也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比如,一次病原体的侵袭就足以被毁。遗传多样性之所以必要,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对抗病原体。

没有多样性,幸存的人类就算能繁衍壮大,恐怕迟早也要重演1846年爱尔兰土豆被疾病横扫的惨剧。因此,这种事情只靠两个人,太冒险。佛罗里达大学的人类学家约翰·摩尔做过计算,不过他考虑的是太空殖民。他的计算表明,假如搭乘太空船航行200年,那么需要的最少人数是160人,差不多就是一个村庄的大小。这个安排甚至还能为自由恋爱保留一丁点的余地:平均每人能有10个左右的潜在对象。这个数字还可以再往下削减。

如果我们限定,这个人群中全都是已婚尚无子女的年轻配偶,就能用更少的人数达成同样的遗传多样性。还有一种策略是推迟繁殖,延长代际时间,这样就等于变相延长了一群人可维持的时间。假如女性全部推到35-40岁才繁殖,那么只需80人左右就能稳定旅行200年。重建文明是个大工程。根据一些粗略的估计,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一切数字信息总计约有1泽字节。如果想一步到位,立刻重建整个工业体系,那么几千人显然是不够用的。

正确的办法是和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次序一样:循序渐进。首先,是基本的维生系统改造。方舟也许已经维持了数百年的生存,但是文明要复兴就意味着人口要恢复,迟早会超过方舟的容纳范围。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把方舟拆掉。取暖改用明火和石头炉,饮水改用煮沸消毒,食物改用耕田和狩猎,一切能用低技术完成的都不要再劳烦方舟主反应堆,把能量用在关键的地方——通讯,医疗,数据库,还有最重要的,金属冶炼。

一座设计合理的方舟应该储备有关键的牲畜胚胎和农作物种子。假如末日结束之后的气候依然适宜,那么复苏这些动植物,再重新熔化船体外壳等部件、铸成基本工具农具和武器,就可以一步到位抵达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前工业时代拓荒期人类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在4%左右,人口翻倍要花上18年。

当社会组织形态稳定下来,农业、畜牧业、木匠和铁匠都已成熟,生产力和人口都能稳定增加,数据库中最重要信息全部抄录成纸张等更可靠的媒介,这时第一阶段就算完成了。我们可以进步到工业时代了。因为科学原理和工程设计都是现成的,因此制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如果有现成的工厂废墟可供回收利用,那么这个过程会快很多。否则就只能像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样,从手工业者打造零件缓慢地进步到机械零件。

工业时代还意味着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不幸的是,地球上多数易于开采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露天矿、自喷井等等)都已经采完了。幸运的是,这些东西不会腐烂,发电厂等地可能还有一些库存,足以支持一段时间。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基本的化学工业就可以随之开展,消毒剂、农药、无机肥料、机械农具也可以投入使用。农业的革命必将促成人口的广泛爆炸,这时社会重建就可算是步上正轨。

之后向电力、先进化工和材料、微电子、信息时代的扩张,就基本是水到渠成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些人都能活下来、都能团结一致地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如果这一群人首先分裂了,带来灾难性的冲突,那么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很多时候,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自然气候和物理规律,而是我们自己的社会组织形态。这样一看,重建文明忒费劲了,还容易夭折在半道上。

UUID: 30933ba2-8fce-4861-b397-e4f594fad40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9-25_今日的脑洞题:重建整个人类文明,需要多少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