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人苦苦忍受着不喜欢的专业、工作,甚至是糟糕的恋人,当你苦口婆心劝他们放手,往往得到的回应是“我都已经为之付出这么多了”。这种将已经付出的,而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纳入决策的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
最新的研究表明,不仅是人类,老鼠也会不知不觉掉入沉没成本的陷阱。7月13日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A·大卫·拉德什(A. David Redish)团队的研究成果[1],显示大鼠、小鼠和人类一样,已经花费在觅食任务中时间的越长,它们就越可能选择继续在目前的地方坚持下去,而不是转而去他处觅食。
“比较沉没成本对于不同物种影响,对于理解这类认知谬误如何演化至关重要。”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萨拉·布鲁斯南(Sarah F. Brosnan),如此评论这项研究的意义,“这项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它们何时会出现,而且能提供有用的建议,避免它们影响正确决策。” [2]
在此之前,关于其他物种是否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各种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曾有研究认为,黄蜂、蠕虫、小鼠、浣熊等动物,还有婴儿,并不会因为沉没成本而影响决策。也就是说,沉没成本谬误仅仅出现在成年人身上[3,4]。然而,近年来有些研究开始质疑这一结论 [5,6]。这些互相矛盾的试验结果,部分原因是由于实验室条件下,针对不同物种的试验方法差别很大。对此,拉德什教授领导的团队,巧妙地为人类和啮齿类被试设计了一个高度相似的试验情境,以避免试验方法不同造成的影响。
如图1(B)所示,在有限的时间约束下,4种视频(内容分别是舞蹈、车祸、风景和猫咪)作为奖励,依次地出现在被试人类面前。面对相应的视频奖励,被试者首先要做出决定,是选择观看还是直接跳过。如果选择观看视频,他们必须付出一段时间,等待视频加载完成。等待过程中,加载视频的倒计时显示在屏幕上。试验中,被试者随时可以选择停止等待,直接进入下一个视频的试验。
而当小鼠和大鼠参与试验时,试验流程完全一样,只是试验的视频奖励换成了4种不同的食物,视频加载的倒计时也被频率逐渐变低的铃声代替。这些动物经过数十日的学习训练,已经学会将这样的铃声识别为喂食的倒计时。
试验结果如何呢?研究者发现,屏幕上显示的等待时间越长,被试者越倾向于选择提前退出,放弃观看视频。这很好理解,由于时间成本的上升,某些在被试者看来不够吸引人的视频,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去等待加载了。
不过,有趣的是,随着已经等待的时间延长,被试者越来越不愿意中途退出了。似乎已经花费的时间,必须要给他们带来点儿什么,否则就是白白浪费掉了,即使为此他们需要付出更长的等待时间。小鼠和大鼠也表现出了这样的行为,和我们人类一同落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
试验中,研究者还有另外的发现,被试者考虑是否观看视频时所花费时间的长短,并不会影响他们做出观看决定的行为。换句话说,在开始着手某项任务之前,我们的决策并不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但是当我们沉浸在任务之中,却往往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不愿意中途退出,哪怕理性告诉我们,继续坚持下去并不值得。
研究者猜测,这或许是因为,考虑要不要做出某个选择,与权衡是否放弃已经做出的选择,两个过程所依赖的神经通路有所不同:前者显得更加理性而深思熟虑,后者则更重视直接的感官信号和内在的情绪状态[7]。
这样看来,那些苦苦忍受不愿放手的人,并非是不够理性,而是太过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