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猜画小歌,怎么可能忘了网友创作的那些沙雕图。如果这些创作已经不能发挥你的艺术天赋了,不妨试试新的玩法——Draw to Art,随手涂鸦就能匹配到世界名画。你离艺术大师真的就只差一个AI了(才怪)。其实它们只是Google AI项目的冰山一角,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会“AI触手可及”上,Google AI体验展搬来了更多好玩有趣的AI。
从找到艺术作品的关系,到唱rap和演奏乐器,这些AI正在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我们要怎么联系到陌生人?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认为,通过朋友的朋友就能找到世界上任何人。那么,艺术作品之间是否也能建立起某种关系?基于这个想法,开发者们创造出名为“万物皆相连”的程序(X Degrees of Separation),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大量作品的视觉特征,以找到两个作品之间隐含的路径。
例如,选择一幅梵高的《星空》和席勒的自画像,我们便能得到六张逐渐“演变”的作品,其中甚至还有日本的绘画。就这样,AI不仅能让我们意识到艺术之间的微妙关联,还能帮我们探索那些平时很难发现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AI也能找出所有风格相近的作品。通过t-SNE Map,我们能直观看到海量作品构成的3D景观。在这副巨大的互动图中,如果两幅作品的相似度越高,便会靠的越近。开发者还提供了大量标签,方便我们选择感兴趣的艺术特征。不过,当选择“迷失太空”这个标签时,地图里竟是各种不可名状的蓝色藤蔓图(确实很迷失了)。
如果你想粉刷墙壁或者设计某样东西,从艺术作品里获取配色上的灵感是不错的选择,AI调色板(AI Palette)便能提供这样的帮助。选择五种颜色,AI就能帮你找到那些配色相近的作品。忍不住用果壳Logo做了一下实验:我们看看有哪些作品有同样的色彩……
除了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探索艺术的AI,在Google AI体验展上,还有很多AI是可以亲自上手玩的。
ShadowPlay项目可以识别手影,然后演绎十二生肖故事和皮影戏。即使你不懂怎么弹钢琴,也能和AI来一段钢琴二重奏。你还可以试试Emoji寻宝游戏。AI给出一个Emoji,你来寻找现实中的物体,并交给AI识别。不过这个游戏时间很有限,你得跑得足够快。对了,根据谷歌开发者大会的最新消息,猜画小歌现在可以好友对战了。
虽然这些AI都有十八般武艺,但其实它们都基于图像识别技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开发都用到了Google AI助力艺术领域的TensorFlow——目前最主流的机器学习开发框架。通过TensorFlow,Google艺术与文化开发了大量的艺术项目,例如艺术自拍(Art Selfie),拍一张自拍,你就能找到自己在艺术中的“分身”。得益于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尝试,这些想象力丰富的项目才能实现,并让更多艺术触及到大众。
然而,世界上还有大量艺术和文化遗产没有实现数字化,巴西国家博物馆就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例子。上千万件藏品遭遇大火,但由于该博物馆的数字化非常落后,我们只能和很多藏品告别了。
好在,AI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已经揭示出数字化的必要性。如果我们人类本身没有能力让隐藏的艺术重见天日,AI或许会是一个得力的助手。而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AI甚至能够帮助激发创造力。
Google此前推出的AutoDraw,就希望设计师或画家在落笔后,AI能给出有用的绘画建议。虽然AI已经能做这么多了,但也引发出一个有趣的问题:AI真的能创造出艺术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方面,AI需要依赖大量的训练数据,它的创作其实还是根据人类已有的作品实现的。另一方面,创作艺术必然要理解艺术,这背后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机器能否有意识,审美体验又究竟是什么。
但毋庸置疑的是,AI对艺术的贡献不可估量。就像艺术领域的开发者们所希望的那样,AI不但能让艺术更加触手可及,也能和人类一起创造出更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