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五世纪末起,人类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各国纷纷疯狂地分割世界的那些无主之地。而航海家们则致力于将自己的名号扩散至全世界。麦哲伦、哥伦布耳熟能详的名字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有这样一位,他并非什么航海家。但世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点数不胜数。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山脉,有美国的湖泊河流,甚至包括月球上的盆地。他是一个著名的旅行家,不仅拥有超凡的身体。
登上5878米的高山,打破了并保持人类登高记录长达29年。还是多门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者。19世纪初,他游历南美,行程超过一万公里。将3000种新物种,60000株植物标本带回欧洲。化学家贝托莱惊呼:“他一个人就是一座科学院!”此外,他提出了等温线、等压线、地形剖面图。海拔温度梯度、洋流、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甚至连侏罗纪的概念也是他最先提出的。因此德国的著名高等学府、世界百强大学也被冠以他的名字。
爱因斯坦、普朗克、马克思、俾斯麦都曾在此大学任教或学习。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一本当代的初中地理教科书。达尔文读了他的《个人自述》后才毅然背上了行囊。周游世界,投身科学研究,这才有了《物种起源》。成名后达尔文说:“年轻时我钦佩他,现在,我几乎是崇拜他”。亚历山大·冯·洪堡出生在柏林的贵族家庭,是家里的次子,兄弟二人从小都很有天赋和才华。但哥哥威廉因为更安分一些深得家里长辈的喜欢。
亚历山大·洪堡则爱到处瞎逛,饱览大千世界。母亲则认为他这是不学无术,经常逼他在家享受寂寞的时光。亚历山大·冯·洪堡10岁那年,洪堡很不幸地失去了父亲。好在洪堡的父亲是世袭男爵,没有落入困境。在那之后,母亲操起了家里的大权,她对兄弟俩都寄予厚望,还请了最好的家庭教师。可洪堡心中渐渐有了些抵触,他有更远大的理想。幼年亚历山大·冯·洪堡与母亲转眼间洪堡已经18岁了,严格的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他向往着诗和远方,可他妈却盯着公务员。正如多数父母为独生子女规划好了一生一样,母亲将洪堡送到了柏林的法兰克福大学(奥德)学习经济,希望将来能拿到政府的铁饭碗,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公职人员。位于柏林的法兰克福大学(奥德)刚踏入大学,洪堡就“贪得无厌”地疯狂接触新鲜事物。他开始频繁出入在柏林的知识分子沙龙。原来世界上不仅有秀丽的山河,还有令人着迷的科学。
然而,不久后洪堡的母亲似乎拿不定主意了,洪堡开始频繁地转学。但此时任何举措都无法改变洪堡对科学的向往。他在柏林大学学习的期间,自学了希腊文,并开始研究植物学。在哥廷根大学,洪堡学习了物理、语言学、考古学,拜著名动物学家、解剖学家巴赫为师,结识了远航归来的地理学家福斯特,彻底激发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最终,洪堡毕业于当时有名的萨克森弗莱矿业学院,师从誉满四方的矿物学家维尔纳,也是地理学水成学的创始人。毕业后,洪堡按部就班地被任命为普鲁士弗朗科尼亚矿区的检查员,成为了一名孝顺的国家行政官员。洪堡惊人的才能在出任矿区检查员时就开始显露。他凭借自己在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地质学的广阔的学识,在工作之于,钟情于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就不同岩石的磁偏角效应,撰写出第一篇科学论文。
然而,纵使矿区为洪堡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但这远不及他内心广博的知趣。1796年,这是洪堡最悲伤也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的母亲病逝,给他留下了一大笔遗产。次年,洪堡果断辞去了工作,全职周游世界,考察研究。不久后,洪堡打算前往美洲考察,但哪里仍受西班牙的辖制。于是洪堡觐见西班牙国王,以勘探新矿源的目的获得了西班牙皇家特许护照。同年,洪堡便乘“毕查罗”号前往美洲,踏上了伟大的旅程。
这艘船上搭载了当时所有能够想象到的顶级仪器。包括象限仪、六分仪、磁力计、比重计、气压计、温度计、天蓝仪、空气纯度计、计时仪、莱顿瓶。可以说那就一艘移动的研究所,而这艘船的所有费用全部由洪堡一人出资。我要采集植物,搜寻化石,观察天象。但这并不是此番旅行的主要目的。我想探考自然界的各种力量怎样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怎样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换言之,我要找到自然世界的一致性。
亚历山大·冯·洪堡虽然准备充足,但洪堡还是预计到了旅途的艰险。在出发前,他已经立下了遗嘱。结果还没上岸,拿破仑开战,洪堡不得不躲躲藏,避开英国的战舰(洪堡乘坐的为法国船只)。上岸后,他与植物学家邦普朗两人划着小船,一路沿着委内瑞拉最大的河流奥里诺科河考察。两人历经2760公里,深入南美洲内部,绘制了很多森林区的地图,也证实了这条河流与亚马逊河相通。过程中他们没有干粮,只能以香蕉和淡水鱼为粮食。
亚马逊丛林的环境恶劣得难以想象。这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蚊虫的骚扰。不少随从都患上了严重的流行病,只有洪堡一人奇迹般地从未被感染。对河流的考察结束后,洪堡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对安第斯山脉的探险。他不顾危险几度与活火山亲密接触,为了研究从地球内部释放出的气体甚至连地震都不能阻止他对火山的热爱。因此当地到现在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有一个不怕死的德国人把火药投进火山口,引发了地动”。
在安第斯山脉,洪堡还研究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他发现花岗岩、片麻岩等大量岩石都是火成岩,毫不客气地推翻了恩师维尔纳水成说的普适性。在研究之余,洪堡出于小小的虚荣心,还攀登了钦博拉索山(距地心最远的地表)。他与邦普朗一起攀登至5878米,打破了人类登高记录。这一记录后来保持了29年之久(此峰当时被认为是世界最高峰,后来洪堡得知珠峰后倍感沮丧)。
在高耸如云的山峰上,洪堡用仪器测得了气压、温度、地磁场,因此诞生了海拔与气压气温的规律、地磁强度分布、海拔变化造成的垂直植被分布规律。除此之外,洪堡还记录了因缺氧导致的高山病。结束了对安第斯山脉的考察,洪堡一行乘船北上。途中他顺带发现了一股洋流,将它称作“秘鲁洋流”,但人们更喜欢将这股寒冷的洋流称作“洪堡洋流”。
这一年,关于洪堡的传言层出不穷,有报纸称他被北美印第安人用箭射死,还有的信誓旦旦地称著名旅行家洪堡先生不幸罹患黄热病,命丧黄泉,实际上洪堡当时正在美国与杰斐逊总统谈笑风生。亚历山大·冯·洪堡1804年,洪堡结束了长达5年,总行程65000千米的旅行考察,乘法国快船“幸运号”抵达法国巴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随船归来的还有40余箱来自美洲的物资,包括大量动植物标本、矿物、化石、旅行日志。
全社会都为这名勇士欢呼,像恭迎国王一样欢迎他,当时全法国也只有拿破仑才能比他更出风头。德国5马克纪念币上印有洪堡的画像洪堡成了全欧洲最牛的人物,上流社会以与他共宴为荣。法兰西学院主动为他接风,巴黎植物园里还有他的展品专区。洪堡带回来的已经不是标本了,而是一片新大陆,在他的库存里,光是全新的物种就超过了三千种。也难怪化学家贝托莱会感叹:“这位大人物简直就是一座活科学院”。
洪堡归来后,定居法国巴黎专注于整理自己记下的资料。这一住就是20年,在各界一流科学家的陪伴下,一套30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日记》问世。随后他马上回到故乡德国,开始筹划和构思自己的思想专著《宇宙》。洪堡打算在这本专著中以大一统的原理描绘整个宇宙(在那个年代,洪堡的宇宙指的是自然界)。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洪堡在晚年才开始撰写这部作品,同时还要应接来自各地的贵客。
国王向他请教外交事务、经济学家就财政制度求教于他,地理学家向他讨教有关南美的第一手知识,甚至连作家都希望从他旅行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创作灵感。洪堡在忙碌中走完了一生,以90岁的超高龄去世(当时平均寿命48岁),临终前恰好完成了这部《宇宙》,仿佛是使命的召唤。《宇宙》一经出版瞬间抢购一空,随后立马加印了几乎囊括欧洲所有语言的版本。洪堡去世这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刚出版。
也正因为读了洪堡的《个人自述》,达尔文才开始探索世界,研究科学。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专著《宇宙》洪堡除了是科学界的超级权威外,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家慈善家和人道主义者。晚年他与哥哥一同创办了“现代大学之母”——柏林洪堡大学,主张科学研究与教学并行的前卫理念,是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一所大学之一。
柏林洪堡大学校园里的洪堡雕像此外,洪堡的心中充满了博爱,他反对奴隶制度,支持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反对种族歧视,认为所有人种都不分轩轾。早年担任矿区主管时,致力于改善矿工的生活条件,晚年虽入不敷出,但却依旧慷慨资助贫苦学子。晚年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巴黎曾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子为了给母亲买药治病,在理发店里央求理发师用60法郎买下她的一头秀发,但理发师只愿意付20法郎。
在女孩与理发师讨价还价的时候,一旁的银发老人站起来,一把夺过剪刀,往她手中塞了200法郎,然后轻轻地剪下女孩的一根头发,夺门而出。据说那位老人正是亚历山大·冯·洪堡。晚年的亚历山大·冯·洪堡纵观洪堡一生的学术贡献,虽然几乎没有系统性地编写过地理学专著,也不是一个开创学科的拓荒科学家,但是他的研究却将地理学原本一个个孤立的地桩连成了块宏伟且稳固的地基。
他首创等温线、等压线概念,绘出世界等温线图,指出气候不仅受纬度影响,而与海拔高度、离海远近、风向等因素有关。
研究了气候带分布、温度垂直递减率、大陆东西岸的温度差异性、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形成作用,发现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性,论述气候同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的关系,得出植物形态随高度而变化的结论,根据植被景观的不同,将世界分成16个区,确立了植物区系的概念,创建了植物地理学。
洪堡企鹅,以洪堡名字命名的一种环企鹅首次绘制地形剖面图,进行地质、地理研究,指出火山分布与地下裂隙的关系,认识到地层愈深温度愈高的现象,发现美洲、欧洲、亚洲在地质上的相似性,根据地磁测量得出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根据海水物理性质的研究,用图解法说明洋流。所有的这些足以撑起一本中学地理教科书,为世界作出伟大贡献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