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袋类动物大观(上)

作者: 余夫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8-09-17

本文介绍了有袋类动物的分类、分布及其与有胎盘类动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重点描述了负鼠、袋狼、袋獾和袋鼩等有袋类动物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提到有袋类动物,人们首先会想到袋鼠和考拉。事实上,有袋类是属于哺乳纲、有袋下纲(后兽下纲)的一个动物类群。基于拥有育儿袋这个共同的特征,从前在分类学上把它们都归入一个目,即有袋目;现在的主流分类系统则把它们划分为负鼠目、鼩负鼠目、智鲁负鼠目、袋鼬目、袋鼹目、袋狸目、袋鼠目7个目。

在现生的大约322种有袋类动物中,虽然也有以负鼠类为主的很多种类产于南、北美洲,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种类都产于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宰。

由于与我们熟知的有胎盘下纲(真兽下纲)动物长期隔离,有袋类动物形成了许多与有胎盘类动物对等的生态类群:有草食的、肉食的、杂食的,有跳跃的、奔跑的、滑翔的,有地栖的、树栖的、掘洞的、水栖的、岩栖的……这个现象使有袋类动物与其他大陆的有胎盘类动物并行发展,并出现了许多趋同进化的典型范例。

有趣的是,有袋类动物的中文名称也大多取自与其相似的有胎盘类动物,其中有的十分恰当,有的却差强人意。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形态、生态、行为等方面的对比,来了解这些奇妙的有袋类动物吧。

负鼠这些体型小到中等的夜行性、杂食性动物,可以对应有胎盘类的鼠类(啮齿类),两者在体型大小和吻部相对较长等一些外形特征以及食性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负鼠类是一个大家族,共有大约87种,种类繁多,生态类型多样,是有袋类动物中最原始的种类,也是种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其分布几乎遍及南美洲各地以及北美大部分地区,其中北美负鼠见于加拿大南部,是现存分布最北的有袋类动物。

袋狼对应的有胎盘类是狼。

袋狼只有1种,隶属于袋鼬目、袋狼科,仅产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它的外形很像狼,嘴尖,两眼炯炯有神,耸立的耳朵上尖下阔,加上强而有力的颌骨,看上去与狼一样凶狠。它的身体稍小,相当于小型的狼,身体和四肢比较细瘦,趾行式,立姿和跑姿也与狼相似。它是地栖动物,占据着与狼相似的生态位,夜间单独或成对活动,猎捕各种小型哺乳动物、中型袋鼠及鸟类等。

它们在捕猎时也像狼一样,行动诡秘,善于采取长距离穷追不舍的方法。

袋獾是隶属于袋鼬目袋鼬科的一个特殊成员,也仅产于塔斯马尼亚岛上。它的体长一般为47~83厘米,是现存最大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与有胎盘类的獾类相似,袋獾头部又阔又大,血盆大口里长有42枚牙齿,大耳朵、小眼睛,下颌上长着一小撮粗糙的胡须。它们身体粗壮,四条腿很短,尾巴粗长,跑起路来摇摇晃晃,显得强壮而凶悍。

袋鼩类隶属于袋鼬目袋鼬科,种数占大约69种袋鼬科动物的一半左右。与袋鼬、袋獾等其他袋鼬科动物不同,袋鼩类大多是小型食虫类群。以其中比较典型的宽足袋鼩类为例,它们的体长一般为10~14厘米,尾长12~16厘米,比有胎盘类中一般的鼩鼱体长要大一倍,尾巴长4倍。不过,它们的长相的确很像鼩鼱——眼圆,耳宽而短,吻尖,嘴侧生有短的白色胡须。

它们栖息于海拔2800米以下的原始森林地带,夜行性,挖洞为巢,里面铺垫一些干树叶,善于爬树,大多以蛾类、甲虫等昆虫为食。

UUID: 966791c6-d611-4153-95c4-38a6703bc74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9-17_有袋类动物大观(上).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