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网上有一条有关食品安全的帖子,在微博上被疯转了1万多次,它的标题是《白砂糖,从此以后将无从选择?》。帖子来自一个民间的评测账号,讲述了一下最近的国家标准将有改变,原先的有关不同级别白砂糖的二氧化硫限量标准被取消掉了。他在文章中质问:“为什么要抹杀消费者判断的唯一标准?”
营养师顾中一,500000 人关注。主笔:顾中一,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科学传播副高职称,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微博2018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人民日报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八年三甲医院营养师经验,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白砂糖无从选择?有关标准的变化作者提醒得很对,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在最新推荐性标准中把二氧化硫含量取消掉,目前白砂糖中可依据的强制性的二氧化硫标准是100mg/kg,相比之下国际上普遍则是要求在15mg/kg以内。
但在我看来,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白砂糖还是很安全的,无论是既往检测结果来看还是评估剂量风险,白砂糖中的二氧化硫并不值得担心。而且原文作者质疑行业企业参与制订标准也没有道理,不让专业的来难道找我这样的外行吗?何况制订的也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这种放权我认为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而且消费者也有很多挑选白砂糖的方法,完全可以用脚投票。
比如我刚刚从家附近的超市买了六包不同品牌的白砂糖,其中有五包采用的是白砂糖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17 白砂糖,因为标准是一样的所以可以从级别差异来挑选,有一款是采用的强制性标准GB13104食糖。GB 13104是食糖,属于强制标准。另外其中有一款采用的是碳化工艺,碳化工艺就可以很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再加上价以及品牌的因素,消费者还是有的选的。
更何况从营养角度来说的话,建议应当限制添加糖的摄入,每天应当控制在50克以内。基本上一瓶含糖饮料,你的添加糖就已经超标了。平时自己在家里也应当尽量少用糖,少买甜食。
二氧化硫的使用已经有着几个世纪的时间了,用于白色精制糖的生产历史也很悠久,白砂糖原料是甘蔗汁,它本身的pH是偏低的,大概4-5,按照常见的工艺需要将其加热到70℃,并且加入少量的石灰或者氧化钙,从而使得pH增加到大约9.5,再用二氧化硫处理这种混合物,使其pH降低到中性的程度。这时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有助于澄清甘蔗汁使其浓缩结晶。
此后二氧化硫也可以起到漂白剂的作用,最终使得这个产品呈白色。
好消息是,从工艺角度来说,二氧化硫就不会无限量增加。加得太多,亚硫酸盐就容易变成亚硫酸氢盐,起不到沉淀吸附杂质的效果了,而且在国家标准中对于白砂糖也有“色值”的要求,二氧化硫过高的话,也可能腐蚀管道、更多的铁也会使颜色变黄。就好像香精的添加往往也不会无限量的添加,总归是有一个正常范围的。
另外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可能会使用碳酸法的工艺,用二氧化碳代替二氧化硫。不过缺点是特别白会难一些,另一个很严重的是它会产生环保问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氧化硫的危害和人们距离最近的主要是指的对于呼吸系统的刺激,因为二氧化硫会和水反应成亚硫酸,从而对人体的黏膜构成刺激。比如一些相关工业生产的工人,长时间吸入二氧化硫可能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气道阻塞、上呼吸道刺激,甚至可能引起肺炎。
至于网上这篇帖子中提到的致癌的问题倒不用特别担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二氧化硫在1992年就被评为了三级致癌物。但是具体去看二氧化硫的详细报告会发现,并没有人体证据证明它会致癌,而且本身这种癌症分类的方法,“三级”就说明了证据不充分。你要是连三级致癌物都担心的话,日子简直没法过了,要知道加工肉类可是一级致癌物……
总体来看,白砂糖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并不值得人们担忧。消费者可以怎么做?首先了解一些事实,比如红糖,它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其次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少吃糖。最后用脚投票,如果发现违规的企业以后就不要去买他们的产品了。我去查了一下过去15年来的新闻报道,有关白砂糖二氧化硫超标的报道也是有的。但都是发生于一些小品牌,并没有大的企业有这种情况,大品牌的产品还是可以很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