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扬院士:“盐湖需要我,我需要盐湖” | 科学的春天四十年

作者: 白花 李丽 王晶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8-09-14

高世扬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的盐湖化学家,致力于盐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盐湖科技事业,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高世扬院士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盐湖人勇于探索和开拓。

提起盐湖科技事业的发展,盐湖巨变令人赞叹的同时,在盐湖上创造卓越业绩的几代科学家必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高世扬院士就是其中一位。高世扬(1931-2002),四川省崇庆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盐湖化学家,盐湖成盐元素化学奠基人。主要从事盐卤硼酸盐化学、硼酸盐水盐体系热力学非平衡态相图与溶液结构化学的研究以及盐湖资源开发应用和产品高值化研究工作。

继承和发展了盐湖化学,形成了盐湖成盐元素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盐卤硼酸盐化学研究方面具独创性。一生致力于揭示盐湖化学的奥秘,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盐湖科技事业。

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在高世扬读小学时,正是日寇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疯狂施虐的悲惨年代,作为大后方的四川也未能幸免。

1940年7月至8月,肆无忌惮的日机几乎天天窜入天府之国进行扫射、投弹,刺耳的警报声不时提醒着人们灾难的来临。眼睁睁看着日本侵略者的肆意轰炸,而国人却毫无还手之力,那种惨像给高世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梦魇般的创伤和挥之不去的阴影,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深深地植入到他的灵魂。

在他看来,外国列强之所以屡屡侵略泱泱中华,都是由于国家经济和科学发展落后的原因,这强烈地激励了他年幼的爱国心,“科学救国”的梦想种子牢牢扎根在他心里。

高世扬的学生时代用“学霸”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他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是跳跃式前进的,也就是没读完小学就考上初中,没读完初中就考上高中,他的中学时代是在当年四川最好的私立树德中学度过的,他对化学的喜爱也是在树德中学时萌芽的,良好的学风和教学水平使高世扬形成了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习惯,并伴随他的一生。1950年,高世扬以优异的成绩跳级考入四川大学。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还与国家需求、人生际遇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高世扬无疑是幸运的。1953年,由于国家对建设人才的需求,高世扬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也正是在这里,高世扬遇到了指引他走上科研道路的一盏明灯——柳大纲教授,起初,高世扬在柳大纲领导的荧光料课题组从事分析工作,在此期间,他不断钻研“分析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等课程及英文专著,为他今后从事资源无机化学和盐溶液化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5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和化工部盐湖化工研究所合并,正式在青海省西宁市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高世扬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心甘情愿地投身到了热爱的盐湖事业,在高原扎下根来。

从此,高世扬和老一代的盐湖科学家一起,投身于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科研工作,并在硼酸盐溶液化学、成盐元素化学和无机晶须材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高世扬的妻子夏树屏回忆说,高世扬对盐湖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盐湖需要我,我需要盐湖”。在高世扬看来,盐湖就是他的生命。凡是有盐湖的地方,他都会认真刻苦地去调查盐湖资源,脚踏实地去探索盐湖宝藏,无论是荒漠冰川,还是湖泊沼泽,或者高山峻岭,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凄苦和欢乐。

2002年8月2日,高世扬因病逝世,享年71岁。斯人已逝,高世扬先生奋斗一生、不畏艰苦的精神,却像那碧水下的盐花,经历了岁月的沉淀,经受了困难与挫折的洗礼,成为了新一代盐湖人勇于探寻、敢于开拓的力量源泉。

UUID: aec2b5d7-2cdb-4e31-9c1b-b3bd47e91fb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9-14_高世扬院士:“盐湖需要我,我需要盐湖”科学的春天四十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