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打鱼还是狩猎采集,人类最初是怎么进入美洲的?

作者: 惠家明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8-09-13

本文探讨了人类最初是如何进入美洲的问题,分析了沿海派和内陆派两种理论,指出尽管内陆迁徙的说法目前似乎更有道理,但沿海地区仍可能出现更为古老的遗址,或是发掘出早期渔猎生活的证据。文章还提到了美洲原住民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现代文明对他们的影响。

电影版《X档案》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二十万年前,美洲某处地下洞穴中,几个远古人类正举着火把探险。然而,在考古学家眼里,这一幕实在是匪夷所思。因为美洲不仅文明史短暂,有人类居住的历史也很短,最长也不过2万年左右。在此之前,美洲人还在他们的亚洲老家住着呢!

美洲大陆在数万年前本是座四海环绕的“无人孤岛”。要想进入美洲,唯一的途径就是跨过宽阔的白令海峡。可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并没有航海技术,就算一身是胆想游泳过去,估计也得累死在半路上。除非能让沧海变陆地,不然在人类学会航海之前,都别想通过这湾“浅浅的海峡”进入美洲大门。

在距今7.5~1万年前,地球进入了“冰河世纪”,致使海水大量结冰,海平面骤降。结果,许多地方海水褪去,海床直接暴露在了空气中,曾经的“白令海峡”变成了“白令陆桥”。对居住在亚洲最东端的史前人类而言,不再需要航海技能,仅凭一双脚就能实现洲际旅行。

不过,如果要搬家到美洲扎根常驻,还必须解决另一个重大问题——“吃饭”。冰河时期的北美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最冷的时候北美有一半的土地都被压在了冰盖之下。别说大鱼大肉了,想吃草都困难。因此,早期的人类需要找到一条能“管饱”的迁徙路线,否则搬家计划就会失败。而就是这条迁徙路线,让考古学家们争吵了好几十年,甚至分裂成了两大理论派别:沿海派、内陆派。

沿海派路线:吃海鲜踩海藻。过去十多年里,学术界占据上风的一度是沿海派。这一观点认为,早期人类是从白令海峡亚洲一侧出发,沿着阿拉斯加南部和加拿大西海岸一路东迁,进入美洲腹地。这条路线的特点,就是“环太平洋”。

内陆派路线:打野味采鲜果。然而,这种沿海迁徙观点并没有说服所有人,许多内陆派学者挑出了不少问题——首先,冰期的海藻生长可能不稳定,不一定能给当时的人类带来稳定的补给;其次,沿岸考古工作也没有找到最早一批移民吃鱼的证据;另外,这一假说当前面对的最致命挑战,是年代学数据不符。

看上去,内陆迁徙的说法似乎占了上风,但其实现在的局面依旧是“陆说陆有理,海说海有理”。因为考古工作不充分,一些关键性遗址的测年结果还没出来,所以沿海地区仍然可能出现更为古老的遗址,或是发掘出一些早期渔猎生活的证据。更重要的是,沿海线或内陆线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也可能并不是一道“单选题”,没准儿他们也可以“海陆通吃”呢!

史前的美洲人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搬家路线能让后世的人们困惑好几十年。

而他们的后代,也最终成功征服了美洲,成为了“美洲原住民”。而今,随着近代文明的入侵,美洲原住民创造的辉煌文明已经衰落。在遭受了欧洲的刀枪屠杀与新型病毒的感染之后,他们的人口已所剩无几。曾几何时,美国各地都是他们的家园,而20世纪以来,整个族群也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5%。这些勇敢的“探路者”们昔日纵横大陆,现在却偏居一隅。美洲现代文明的崛起与科技进步,建立在牺牲美洲原住民家园的基础之上。

如今,众多学者用现代科技手段去解读这段“人类迁移进入美洲的光辉历史”,大概只能算作是对他们应有的补偿和追忆了吧!

UUID: d34ec495-d12b-40c0-91e5-703a6e3ecf3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9-13_天天打鱼还是狩猎采集,人类最初是怎么进入美洲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