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说“食蟹猕猴”这种动物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黑人问号脸的。你说好端端的猴子,怎么就吃起螃蟹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又是一个“北方人不知道蟑螂会飞”的故事。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把“猕猴”当成某一种猴子,但事实上,“猕猴”是一个包含23个不同物种的属。这其中分布最广、最为国人所知的当属“普通猕猴”,也叫恒河猴,经常在各大旅游景点耍流氓抢劫游客的基本都是这些家伙。和普通猕猴比起来,今天的主角食蟹猕猴就稍显特别了。它们在中国没有自然分布,一般生活在更加炎热潮湿的东南亚沿海地区和岛屿上。
食蟹猕猴的食性非常庞杂,除了一般猴子爱吃的水果、坚果等,它们也很乐于捕捉树上的昆虫、蛙类、蜥蜴和幼鸟来开荤,甚至还会离开树林,去海边找点海鲜。它们尤其热衷于趁着退潮的间隙捕捉海滩上的螃蟹,于是就有了“食蟹猕猴”这个名字。食蟹猕猴还是灵长类中为数不多的潜水能手,甚至可以潜到错综复杂的红树林沼泽底去寻找食物。
食蟹猕猴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仅次于普通猕猴,是分布第二广泛的猴子,也是分布第三广泛的灵长类,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不过,它们的野外生存情况并非没有问题。一方面,随着东南亚地区的红树林不断衰退,“人猴冲突”愈演愈烈,丧失了领地和食物来源的食蟹猕猴经常会进入人类村庄盗窃农作物乃至攻击人畜。
另一方面,食蟹猕猴也是一种令人意外的外来入侵物种,它们随着野生动物贸易入侵到了太平洋的诸多海岛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
或许你会问,这种猴子看起来既不好吃,也看不出有什么经济价值,为什么会成为国际贸易的货物呢?其实,人们大规模饲养食蟹猕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兔子之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它们都不是灵长类,生理特性和人类相去甚远。
因此,在一项新医疗技术上走进临床的道路上,猴子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了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二传手。而世间千千万万灵长类中,食蟹猕猴就以其数量众多外加好养活的优势,成了实验用猴的首选对象之一。
全球首例克隆灵长类“中中”和“华华”,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历时数年所得的科研成果。因为食蟹猕猴有一项普通猕猴所不具备的技能,那就是来大姨妈。克隆之类的技术需要成千上万的猴卵来调试参数,而普通猕猴每年只会在历时一个月左右的发情期里排卵,如果用它们做实验,猴子的卵子来源就成了个大问题。相对而言,食蟹猕猴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月经周期,这就保障了一年到头稳定的卵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