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果是个技术活。你得学习很多技巧,熟记并认真观察各种细节。可最叫人恼火的是,有时候你明明觉得自己千辛万苦挑到了好吃的水果,一口咬下去却发现,味道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不打开水果,怎么能知道这个水果有多甜呢?
其实,最早,人们是凭经验判断。例如,相邻的两棵树,每棵树摘下一个果子。那颗好吃的果子,它树上的果实整体来说都会比另一课树上的好吃。当然,光照、营养情况等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总的来说,基因的影响会更大些。
后来,人们开始利用仪器进行检测,这会比单纯的主观感受更客观一些。实验室的人们使用一种叫做折射式手持糖度计的东西,能通过光的折射来测定样品的糖度。手持糖度计,在前边玻璃的部分滴上样品,然后通过后端的目镜观察读数。仪器读出来的是白利糖度(Degrees Brix,符号°Bx)。这是测量糖度的单位,代表在20°C情况下,每100克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数。不过你也不用自己计算,反正这个值越高越甜就对了。
现在使用更多的是另外一种电子读数的便携糖度计。它的好处是更加避免了折射式手持糖度计人为观察读数时产生的人工误差。然而,即使用上了这些设备,也只能通过抽样对同一批次或同一种类的水果做个大概的猜测,因为他们都需要打开果子,用果汁来检测。
那要如何不破坏果子,却能知道糖含量呢?这里就要提到一项神奇的技术——无损测糖。无损测糖利用的是近红外光谱技术。我们以橙子为例。首先,向果实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然后通过收集分析返回光的数据,来确定果实内部糖含量的情况。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振动,特定的分子有吸收一定波长近红外的性质。因此,测定某物质对一定波长红外线的吸收,就可以分析出这种物质的成分。
相较于传统的其他检测方法来说,近红外的好处很明显:无前处理,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其他化学试剂的参与就可以进行检测;无污染,因为近红外是红外光谱的一部分,是一种光线,不会造成污染;无破损,不会破坏样品的任何性质。简直是非常棒的技术啊!
知道了糖度之后,我们能买到的橙子就不光是可以挑选大小和长相了,还可以挑选甜度呢!最后,来一组动图,看一下无损测糖含量生产线是什么样的吧。
从烘干机里蹦出来的橙子,橙子经过洗刷、去掉表面泥污、吹干之类一系列处理,之后才会进入各项检测。近红外测糖。其实,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干很多事情,只要是含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不管是蛋白质、淀粉、含油量,还是原产地、品质等,都能测出来!分选。装着橙子的果杯右侧,有一排小小的拨片,从中央控制器接受了信号之后,把不同轨道的符合要求的果子“打”下去,看着超好玩,盯着那个小拨片我能看半天。
经过检测的橙子可以以不同糖度被区分。这样,去买橙子就能说:“老板,来5个14度的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