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祖鸣,美国中学教师,美国奥林匹克数学队前领队。
排在IMO(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名人堂首位的Alex Song(宋卓群,现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代表加拿大奥数代表队参加了从2010年到2015年的IMO,除2010年获得铜牌外,其余年份都获得金牌)和扎克伯格有着不同的人生足迹,但他们都曾经有一位对其人生影响深远的华裔数学老师——冯祖鸣。
坐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埃克赛特镇的菲利普斯·埃克赛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是美国一所赫赫有名的私立高中,毕业于该校的著名校友有美国总统林肯之子罗伯特·托德·林肯、《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及1974年菲尔兹奖得主戴维·芒福德……
1995年,中国青年冯祖鸣进入了这所私立中学,开启了他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冯祖鸣在1997年就担任了美国奥林匹克数学队的教练,之后又担任了十年美国奥赛代表队的领队。在他的带领下,美国代表队的成绩一般位列世界前三。他卸任之后,与他合作多年的副领队,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罗博深继承了他的衣钵,率领美国队在近四年的国际奥数竞赛中取得了三个冠军。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出自埃克赛特的数学代表队在美国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为美国代表队以及加拿大代表队输送了最中坚的力量。在过去四年,世界范围内共有九人在IMO获得满分,2015年1人,2016年6人,2018年2人,每年都有一人来自埃克赛特。而在IMO的历史上,一共有45位选手获得了3枚或以上的金牌,其中的六人在他们的高中阶段都长期接受冯祖鸣的指导,更有三人出自埃克赛特。
不仅在美国,中国的奥数选手也与冯祖鸣有着不解之缘。在舆论场上引发巨大争议的付云皓与冯祖鸣有过交集,而且正是在冯的努力之下,柳智宇获得了2006年的满分金牌。8月中旬,冯祖鸣向《知识分子》分享了对数学教育和奥赛的思考以及教育理念。
冯祖鸣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大三时被美国大学录取,赴美读书。博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他没有继续进入大学从事数学研究或是像很多数学专业的人一样去从事软件开发或金融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去一所中学任教。
冯祖鸣在1997年就担任了美国奥林匹克数学队的教练,从2004年开始担任了整整十年的美国奥赛队的总教练。
冯祖鸣认为,中国没有“全民奥数”,因为奥数的名字被借用了,四年级小学生做的那些肯定不是奥数。他从来不认为有一门数学叫奥数。对很多孩子来讲,还是代数最有用,一定要学好,再把几何和组合学好用来加强逻辑性,偶尔听点灵机一动的事情,让自己的脑子变活是可以的。
冯祖鸣认为,中国不应打压奥数,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中国草根化做的比较好的事情了,应该给奥数增加一些内容,让奥数和别的学科能有更多的交叉,把奥数和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效地联系起来,而不是最后把奥数只是弄成了完全功利的拼分数。
冯祖鸣认为,中国学生被量化得太厉害,几十年来中国在数学奥赛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很多中国人都对自己的数学水平很自信,网上也有很多嘲讽美国人数学差的段子。实际如此吗?
冯祖鸣认为,中国初高中的学生的解题能力感觉比美国初高中的学生高一点,这是因为中国的学生有中考高考要考。高深数学的话,比如大学和研究院,这样比起来不公平,因为美国有很多外来的人。
冯祖鸣认为,华人社会(不仅仅只是在国内)对于“成功”的看法有些狭隘,从而我们对于每个人在20岁之前的“成绩”过分关注,所以考试、升学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读书或是其他爱好比如琴棋书画以及体育运动也变成了为了实现“成功”的工具。
冯祖鸣认为,美国允许学生发展的很慢。在美国,有的很好的数学家在20岁之前可能是没做过多少数学的,这种现象在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中国把学生量化的很厉害,走在一条线上,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然后研究生考试。但是关键是,很难让一个分数比较高的学生,去上一个不是很热门但是他很感兴趣的专业。
冯祖鸣认为,没必要把每个人都正规化到一样的程度,那会磨灭一些人的原创性。我们需要培养一种社会和家庭环境,让更多的(绝不是全部,从1%变到10%再到20%,就是巨大的跨越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他们热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