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世界,这可能是许多人小学时写作文的常用句。实际中春天开花的植物的确种类繁多,不说山野之中的野生植物,就是在城市绿化当中,春天的花朵也让人目不暇接,比如每年脸盲一遍的蔷薇科一家,还有迎春、连翘和金钟花三姐妹。在很多北方城市,春天除了有会开花的树木,还有一种会掉“毛毛虫”、会“飘雪”的树——毛白杨。毛白杨是我国北方城市的主力行道树之一。
每年3月,已经秃了一个冬天的毛白杨就开始不断地往地上掉落红褐色的“毛毛虫”。这些没什么危险的“毛毛虫”实际上是毛白杨雄株上散完花粉、干枯掉落的雄花序,是植物体的一部分,和动物没什么关系。毛白杨拥有雌雄异株的繁育系统。雄株只有雄花,没有花被的雄花组成了柔荑花序,红色的花药成熟后开裂,随风将花粉散播出去。
雌株则只有雌花,也组成了没有花被的柔荑花序,每一朵雌花的柱头二裂,伸入空气中,以期获得随风而来的花粉。雄株的柔荑花序散粉之后就不再有任何作用,进而干枯掉落;而雌株的柔荑花序在授粉后开始进入果实发育阶段,花序轴伸长,雌花子房膨大,柱头萎缩,果实成熟后开裂,并将种子传播出来。毛白杨的种子微小,着生有绵毛状附属物,随风飘舞,将种子带向远方。
因为绵毛的存在,每到种子飘散时节便会出现漫天“飞雪”的场景,甚是壮观。毛白杨树干挺直,最高可达30米。随着树龄的增长,树皮会从暗灰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灰白色,而树干基部老时变为黑色。毛白杨繁殖技术难度较低,播种、扦插或者嫁接等均能进行育苗造林。作为速生树种的毛白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20年即可成材,而且其生长适应性非常强,黏土、壤土、沙土甚至轻微盐碱化的土壤上均可生长。
由于这些优良性状,毛白杨占据了北方众多城市行道树的主力位置,同时也带给了很多人童年欢乐。然而,由于毛白杨是风媒传粉,所以在开花阶段,随风飘荡的花粉会给很多人带来过敏的痛苦。对于各种原因无法离开过敏原的人们来说,一个口罩是预防花粉过敏最重要的方法了。漫天飞舞的杨絮给城市卫生的维持也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毛白杨是杨柳科杨属成员。
杨属植物全世界大约有100种,中国有71种,其中有47种是特有物种,最少有10种是杂交种。杨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尚显得有些混乱。这是因为杨属植物属内种间杂交时有发生,存在着大量的天然杂交个体,这些杂交个体又和其他种类形成更复杂的杂交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研究,研究者正更加深入地观察野外种群,收集更多样品,融合更多的研究方法。
毛白杨学名中间的乘号表明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而是那10个天然杂交种中的一员。人们最初发表毛白杨的时候,还不知道它的天然杂交身份,因此当时学名里是没有乘号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发现毛白杨与杨属其他不止一个物种有亲缘关系,于是推测它应当是一个杂交种,进而展开了对毛白杨亲本物种的寻找工作。
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余种毛白杨杂交起源的路线得以发表,不过距离最终揭开毛白杨身世的神秘面纱,人们还有不少的路要走。目前分子系统学的证据显示,响叶杨最可能是毛白杨形成过程中的母本提供者,而其他杨树则在杂交过程中提供了花粉(父本)。具体的杂交过程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总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雾霾等)比较突出,作为行道树主力的毛白杨,又一次被研究人员发现了它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叶片吸滞PM2.5颗粒。尽管从数据上看,毛白杨还不能成为防雾减霾的主力军,但还是给我们带来了研究的新思路。毛白杨因为自身优势成为华北地区野外常见的原生植物,同时也占据了人类聚居区的空间,并且给科研人员带来了许多的研究方向。从种群和基因层面来看,毛白杨都还没有受到生存压力。
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一个物种的存续离不开它所生存的环境,只有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生活在其中的各个物种也才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当然也包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