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灯”、“牛奶灯”、“水晶灯”、“宝莲灯”、“绿莲灯”……乍一听这些带“灯”的名字,你可能会以为是哪家灯具批发市场的商品名录。其实,它们都是观赏鱼的商品名。灯鱼在分类上并不属于一个统一的类群,它们来自不同的分类单元,总的来说包括脂鲤目中的几科,以及鲤科、花鳉科和怪颌鳉科的一些种类,它们大多体型较小且色彩绚丽。
今天的主角霓虹脂鲤 Paracheirodon innesi 也是灯鱼帮派中的一份子,它有一个让司机朋友们肃然起敬的别名——“红绿灯”。
尽管霓虹脂鲤是国内水族市场上的常客,但它们真正的故乡,却是地球上离我们几乎最远的地方——南美索利蒙伊斯河(Solimões River)的支流中。霓虹脂鲤生活的索利蒙伊斯河流经秘鲁东部、哥伦比亚东南部及巴西境内,在巴西的玛瑙斯与内格罗河交汇。
交汇处,黑色的内格罗河水与挟裹着大量泥沙的黄色索利蒙伊斯河水泾渭分明。黑色的内格罗河,则是霓虹脂鲤同属近亲类霓虹脂鲤(绿莲灯) P. simulans 和南美霓虹脂鲤(红莲灯) P. axelrodi 的家。
在索利蒙伊斯河,一些小支流常因腐殖质分解出的单宁溶于水中,而呈现出浓茶一样的褐色;同时因为腐殖质的原因,这里的水也呈弱酸性。这样的河流通常被称为黑水河(Blackwater),霓虹脂鲤就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霓虹脂鲤常常三五成群,游动在靠近水面上方的水层中。它们在水面附近追寻摇蚊等小昆虫为食,亦或是在水中,寻觅孑孓或水蚤充饥。
虽然霓虹脂鲤是体外受精,但它们的繁殖没有像其它一些体外受精的鱼类一样草率地排出配子,而是颇有美和情趣方面的追求。如果要我形容,那感觉就像是两个在冰场上翩翩起舞的花滑选手。一次完美的双人表演后,雌、雄鱼会留下36~190枚“战利品”。这些受精卵直径0.9mm,在24~25℃的条件下,经过约24~36小时孵化,之后再经历5天的胚胎后发育,新生的小鱼便可以在水中自由生活了。
霓虹脂鲤体型修长,口中的齿和身体后方背侧的小脂鳍宣告着它们脂鲤目的身份。如果说还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体侧那一条延长的发出蓝绿金属光泽的亮带,以及亮带下方耀眼的红色带了。这就是“红绿灯”一名的由来。不过这“红绿灯”的颜色并没那么简单。如果你有养霓虹脂鲤的经验,可能会发现这些条带在不同条件下色泽似乎并不相同——当灯光突变或受到惊吓时,体侧亮带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亮带所呈现的蓝或绿实际上是一种结构色。
霓虹脂鲤的变色技能,是感动压力或对光照强度改变的一种响应。所以,对于霓虹脂鲤这种胆子比较小的小鱼,观察到体侧亮带变色可不是一件好事。为了好好伺候你家的霓虹脂鲤主子,让它老人家少些担惊受怕,你可得想想办法了。除了在水族缸中增加必要的水草等遮蔽物外,还想给它们增加小伙伴可以吗?嗯,答案是可以的。
曾有几位英国科学家研究过家庭水族缸条件下,饲养霓虹脂鲤的动物福利。他们将霓虹脂鲤分别分成1、2、5、10尾放入水族缸中,研究在不同群体大小情况下,霓虹脂鲤的躁动、攻击、亲近同类和摄食表现。总体来说,当群体最大(10尾)时,霓虹脂鲤显得更为平静,攻击行为最少,对同类也更能表现出接触的意愿,开始摄食的时间也会更短。
美丽的霓虹脂鲤,自它首次进入观赏鱼市场时,就赢得了世界各地爱好者的喜爱。20世纪50年代,霓虹脂鲤繁殖技术的突破更是让它们成为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类之一。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几乎每个月都要从世界各地进口约180万尾价值17.5万美元的霓虹脂鲤。这些鱼大部分来自东南亚的水产养殖厂,少部分则是来自原产地哥伦比亚、秘鲁和巴西的野生群体。即便时至今日,大家对霓虹脂鲤的喜爱依然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