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机器猫”,会让你变成学霸吗?

作者: 丁丁虫

来源: 果壳少年

发布日期: 2018-08-28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者设计了一款名为 Minnie 的机器人,旨在研究其对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 Minnie 功能简单,但它成功提升了少年们的阅读兴趣,并使阅读成为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1902年,贝尔曾经说过,“我不知道有哪个科学家曾对青少年情感做过仔细的分析”。考虑到当时连青少年的肉体都没人关心,甚至还有许多未成年人从事着诸如清扫烟囱之类的可怕工作,他们的情感被忽视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今天的情况当然要好很多,至少成年人普遍承认未成年人需要陪伴,虽然能不能抽出时间是另一回事。最近,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两位研究者试图分析,有机器人陪伴时,青少年是否会更爱阅读。

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 Minnie 的机器人,想看看10到12岁的少年在家中阅读时,它的陪伴会带来怎样的影响。Minnie 的结构颇为简单,它有一个小小的躯干和大大的脑袋,有摄像头、话筒和音箱,还有能够闪烁的 LED 小灯,可以模拟眨眼。Minnie 能够记住少年的名字,可以在他们大声朗读时给出评论,也可以从预存的600多条语句中随机挑一些播放。

研究结果是积极的。虽然 Minnie 的功能算不上精巧,不少少年抱怨它有时“令人沮丧”,但他们确实都表现出对阅读的兴趣和对 Minnie 的喜爱。不过这项研究还有个有意思的结果:没有机器人陪伴的对照组少年们,也挺喜欢看研究者提供的书。

因此研究者的结论是,对少年们来说,无论有没有机器人的陪伴,这几次阅读都是积极愉快的,并且有助于掌握阅读技巧。不同之处在于,机器人的陪伴还使阅读变成了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有机器人陪伴、互动的孩子更愿意大声朗读,而没有陪伴的孩子倾向于抱怨说这样很傻。

其实这不是人们第一次研究机器人的陪伴作用。之前有研究证实,带有社交功能的机器人能够提升学前儿童的词汇量;另一项研究发现,毛茸茸的海豹机器人 Paro 能够给痴呆症患者提供安慰,还成为了合法销售的医疗设备。不过,还很少有人研究社交机器人走进家庭的场景。说到底,对这类机器人的需求,终究来自于孩子渴求的父母陪伴。

上世纪五十年代,心理学家哈洛做过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将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从妈妈身边带走,改用两种“假妈妈”陪伴它们:一种用坚硬的铁丝造就,可以提供奶水;另一种是软布做成,只能提供触觉抚慰。结果小猴子们纷纷依偎在软妈妈身边,只在饥饿时跑去喝几口奶水。至于那些没有软妈妈陪伴的小猴,要么表现出胆怯,要么表现出过分的攻击性,总之都不能很好地融入猴群。

这项实验因为它对小猴的非人性对待而饱受争议,但它的结论却很清晰明了:小猴渴望陪伴,也需要陪伴。哈洛希望藉此说明,人类的孩子应该也是同样渴望陪伴的。也许正因如此,当有 Minnie 陪伴的时候,甚至当没有 Minnie 而只有书本陪伴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过得更加快乐一些。

Minnie 并不是个设计精巧的机器人。如果孩子能够自己挑选,很多孩子大约会选择哆啦A梦那样自带四维口袋的机器人。但问题的核心也许并不在于机器人有多少复杂的功能。哪怕只是单薄的程序,也总好过无人陪伴的孤独。毕竟,有谁数过大雄的爸爸妈妈陪伴过他多少时间呢?

UUID: 095d71d9-c981-4f9d-bf2b-282b51a37d9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少年公众号-pdf2txt/2018-2019/2018-08-28_现实版“机器猫”,会让你变成学霸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