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的纳米“冰雕”技术

作者: 周炜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8-08-21

浙江大学仇旻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冰刻”技术,利用零下130度真空中的冰代替传统光刻胶,进行三维微纳加工,成功制造出多种微纳尺度的金属结构,这一技术有望在三维微纳加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零下130度附近的真空中,水蒸气有可能凝华成一层超级光滑的薄冰。科学家利用这种特殊的“冰”代替传统电子束曝光中的光刻胶,做出了微纳尺度的三维金属结构:金字塔、蘑菇、桥等。这一新颖、简便的“冰刻”术有望在三维微纳加工领域大显身手。

2018年6月25日,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仇旻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杂志发表论文,介绍了用冰刻(iEBL)进行原位三维微纳加工的技术。共同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博士生洪宇、博士后赵鼎,通讯作者为赵鼎和仇旻教授。据了解,仇旻教授现为西湖大学光学工程讲席教授。

如果要在一面白墙上写一行印刷体的字,通常的做法是先做一块镂空出字形的模板,在向墙面喷涂颜料时用掩模板遮挡,墙面上就留下了标准的字迹。来自宏观世界的灵感应用到微纳结构加工中,就是当前最常用的微纳加工方案之一——电子束曝光技术(EBL)。

在电子束曝光中,充当“掩模板”的是一种称为光刻胶的聚合物。经过电子束扫描,部分光刻胶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再经过化学试剂清洗,光刻胶便“显影”出特定的图案,为下一步进行金属(或其他材料)沉积“画”出模板。

随着微纳器件的小型化、精细化需求日益突出,科学家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电子束曝光的局限。赵鼎认为,局限之一在于,传统的工艺需要“反复进出真空环境,过程中一点落灰就可能让样品报废”。局限还在于掩模板材料。光刻胶很难清洗,残留几乎不可避免,这会影响产品性能;如果利用超声波辅助清洗,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光刻胶,但是又存在破坏微纳结构本身的风险。

2011年初,仇旻教授受国家“千人计划”支持回国任教,深感改进微纳加工技术的紧迫性。“当时,我们国家在微纳加工领域已经有了一点积累,但很少有很强的加工平台,要加工一个微纳器件,需要在全国不同的实验室之间跑。”仇旻说,这些年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成了先进的微纳加工平台,但基础的制造方法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如果我们用冰来做光刻胶,结果就会很不一样。”几年前,一支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冰刻”的设想,仇旻团队则希望将这一技术推进到三维微纳器件加工领域。“当电子束打在冰层上,被打到的冰就‘自行消失’了,留下一个三维结构模板。”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加工步骤。

要支撑起这个巧妙的设想,必须要有相应的“生产线”。买不到现成的商用设备?团队成员便搭建了一套全新的“冰刻”装置——改造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集制冷、注水、测温等模块于一身,并与自主设计的材料生长系统无缝对接。

为何需要在零下130度操作?这是因为真空环境中,如果温度不够低,通常会产生结晶态的冰膜。微观上看,它的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不利于产生精细的“冰模板”。而零下130度能让水蒸气凝华成无定形态的冰,平整的冰膜表面有利于电。

冰胶电子束光刻的出现,给电子束光刻纳米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大大拓宽了纳米加工的应用范围,使许多传统EBL纳米加工无法实现的形貌如高分辨3D结构成为可能。其优势不仅表现在廉价、环保、无污染、工艺简洁等诸多方面,还包括在如下几个重要特性:因此,西湖大学仇旻教授(原浙江大学教授)领导的团队所采用的iEBL为纳米加工与光刻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iEBL,有望实现一系列纳米加工上新的突破,包括三维(3D)光子晶体的制备、3D纳米结构的新技术、大高宽比纳米光栅的图形化、无机材料的图形化等等。笔者相信,通过对于iEBL机理和应用的深入研究,这个独创的纳米“冰雕”技术,必将成为纳米加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为当今科技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持新手段。

UUID: 3e3816b8-0ea8-4ee9-b7d3-cdd36723269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8-21_独创的纳米“冰雕”技术中国发现.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