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复旦大学童连博士及同事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研究,首次调查了中国全国范围内的多动症(ADHD)流行率情况,并分析了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流行率的影响。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易冲动。过往相关研究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鲜少包含来自亚洲、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样本。
而复旦大学研究人员系统回顾了1980-2016年间开展的67项关于多动症流行情况的研究,覆盖642,266名中国儿童与青少年。
本次研究发现,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多动症的总体流行率为6.3%,其中男性流行率高于女性,学龄期儿童与青少年高于学龄前儿童,农村地区高于城市,而地域对流行率无显著影响。有数据显示多动症的全球流行率大约在5.3%,而本次研究发现,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地区的多动症流行率分别为6.5%、6.4%和4.2%。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化可能主要是因为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时间和儿童的社会经济背景差异”。
在本次研究接受调查的642,266名中国儿童与青少年中,大陆人口227,943名,香港人口3,610名,台湾人口410,713名。在筛选和诊断标准方面,香港和台湾主要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而大陆采取的标准更加多样,例如有的研究采用康纳评分量表,或将量表和DSM相结合。
在控制不同研究的样本规模、研究设计和筛选/诊断标准等因素后,研究人员未发现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的流行率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地域对于多动症的流行率影响有限。
本次研究还发现,多动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8.9%和4.0%;学龄期儿童与青少年高于学龄前儿童,分别为6.5%和5.5%。这表明性别及年龄和多动症的流行率相关。此外,农村地区被试儿童的多动症流行率高于城市地区的被试儿童。这与世界各地过往的研究结果相似,但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这个结论需要谨慎对待,因为本次统计涉及的67项研究中,只有一项仅针对农村地区儿童。
整体看来,在1981年到2016年间,我国多动症流行率有所增长。1980-1990年间的多动症流行率为5.5%,而此后三个十年中的流行率都超过了6.0%。这一增长趋势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的数据相似。总的来说,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与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却也暴露了我国过往研究当中的诸多不足。因此,仍需要采用统一标准,开展大规模的筛查和诊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多动症的患病率。
而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少年人口,这一进步也将推动我们对多动症全球流行情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