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与金鱼的故事

作者: 少侠小黄鸡

来源: 物种日历(ID:guokrpac)

发布日期: 2018-08-19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因其抗逆性强和繁殖快而成为广布种。鲫鱼的肉质细腻甘甜,广受欢迎,且其起源于鲫鱼的金鱼在全球范围内饲养历史悠久,形态多样。

成语“涸辙之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故事里的鲋鱼,今人称为——鲫鱼。鲫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野生鲫鱼体背部灰黑色,体侧银灰色或带黄绿色,腹部白色,鳞片较大,各鳍均为灰黑色。

因为和鲤鱼关系较近,习性、生境也十分接近,二者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趋同,但总体差异明显。首先是个头差距:鲫比鲤要小得多,通常不到三十厘米,而鲤鱼大者超过一米。

其次是体型体色:鲫鱼更短圆,颜色也不如鲤鱼的金鳞赤尾来的华贵,而是更为素雅的银灰色。此外,鲫鱼的嘴也不像鲤鱼那般宽厚向下。最重要的是,不论哪个品种的鲫鱼,都没有鲤鱼嘴边的那两对胡须,这也是区别鲤鱼和鲫鱼最直观且稳定的性状。掌握了鲫鱼无须,鲤鱼有须这个小细节,区分这两种鱼就易如反掌了。

因为游动能力不强,鲫和鲤都会倾向于集群栖息在食物丰富、水流平缓的浅水水域。作为底层杂食性鱼类,鲫鱼是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不同于爱在河底翻找软体动物和水生甲壳类的鲤鱼,鲫鱼的食谱里虽也包含了一部分底栖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但更多是一些包含丝状藻类在内的水生植物。为了滤食和消化水中的蓝藻和硅藻等藻类,鲫鱼的鳃耙和肠管也相对较长,这也使得它们更能适应食物来源缺乏、食物组成单一的静水及小水体环境。

自然状态下的鲫鱼分布在除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各水系的各种水体中,上至江河湖泊下至塘堰沟渠均有鲫鱼的身影,而国外则一直分布到欧洲。随着人工养殖,鲫鱼更是扩散到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是当之无愧的广布种。全世界鲫属鱼类共有四种,除分布在日本琵琶湖的白鲫外,其他三种在中国均有分布——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黑鲫,分布在黑龙江水系、额尔齐斯河水系的银鲫,以及鲫鱼本种。

鲫鱼能成为分布水体范围超过鲤鱼的广布种,自然也是身怀绝技。事实上,能成为广布种的鱼类多具两个特点:抗逆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和繁殖快(繁殖周期短,繁殖数量大)。先说抗逆性,拿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出去钓鱼带回来的鱼中,活到最后的往往都是鲫鱼,把它们放在水盆里还可以养很久。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靠的就是鲫鱼的看家本领——极出色的耐低氧能力。

水体溶氧会随地理位置、季节、水体组成、水体环境、水流状态等变化,溶氧水平降低常导致鱼类摄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减慢、生殖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急性低氧是鱼类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短期胁迫,对其生存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鱼类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主要发展出了三种策略适应长期低氧环境。第一种是改变呼吸器官结构或发展鳃以外的器官辅助呼吸。第二种策略,是通过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来适应低氧条件。

第三种策略是改变代谢途径和代谢方式。鲫鱼兼备了应对短期急性缺氧和长期缺氧环境的手段,是非常成功的低氧耐受性鱼类——所以才有“涸辙之鲋”嘛——高密度养殖时鲜少遇到这种问题。

再就是繁殖方面的优势了。鲫鱼性成熟的时间短,从出生到能参与繁殖仅需一年时间。鲫鱼产卵量大,又是分批产卵,后代成活率高。研究表明,一条两岁的鲫鱼,一年的产卵量可达4万枚。即使捕捞压力较大,如此庞大基数的鱼卵也足以应对。

在我国,鲫是家喻户晓的食用鱼,因其肉质细腻甘甜,不带有土腥味,大小适中,且便于养殖而广受欢迎。鲫鱼的烹饪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如鲫鱼汤、鲫鱼冻等,每年的3月和9月前后,鲫鱼的产卵季节,带着一肚子饱满鱼籽的母鱼最为肥美,更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

金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而它就起源于鲫鱼。自然界中的鲫鱼背部深灰色,腹部银白色,且具有淡黄光泽,但在发育过程中,个别鲫鱼的黑色素细胞消失,由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替代,形成了所谓的红鲫鱼或金鲫鱼。金鱼的身影已经遍及全球。它们色彩斑斓,形态多样,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极其宝贵的贡献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圣鱼”。

UUID: a619c8f8-5020-4e24-a5e8-1e1b4668a5f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8-19_太美的鲫鱼舍不得炖,于是有了金鱼.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