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生命科学的发展速度在过去几十年中是十分惊人的,但公众其实并不理解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这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对转基因的巨大分歧,对抗癌方式的错误认识等等。而我们相信,科普书籍是消除这一信息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状况,今天我们会推荐几本刚出版不久的科普作品。
它们语言轻松但客观严谨,涵盖了一系列生命科学相关学科,希望大家在愉快阅读之余对于生命科学有全新的认识,也对于人类的未来有更多的想象与期待。
“今天吃什么”应该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了,大快朵颐之后,我们身体中的各个元件开始将糖份、脂肪等分解代谢,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细微差错,却会对我们身体带来长久的不利影响。肥胖是怎么造成的?发胖是什么时候被定义成疾病的?
人类发明了哪些花式减肥的方法?你关心的这些问题,书里都有答案。从科学诞生的第一天起,生物学家就从未停止过对这些代谢过程的探索,王立铭教授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代谢系统和疾病,“吃得科学”,更能让我们了解到课本中“根据研究表明”这简单的六个字背后隐藏着的数十载的科研努力,让我们对这些科学探索的先驱们心怀敬意与感激。
“癌症”是一个令人恐慌的词汇,但是面对癌症,很少人知道,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属在恐慌状态下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忌讳躲避是下策,积极了解才是上策。生物医学界从未停止过对癌症的理解和对更好治疗方法的探索,免疫治疗等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平时却缺乏了解这些最新进展的渠道,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是朋友圈中各种“癌症治愈”的虚假信息。
作为一位奋斗在抗癌药物开发一线的研发人员,李冶中博士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了最为前沿与科学的癌症科普与抗癌指南。阅读这本书,你能够了解到癌症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接触到最新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缓解大家对于癌症的恐慌。
基因编辑,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在争议中快速成长。有了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就仿佛拥有了一把上帝的手术刀,有机会对于基因组进行精确的改造。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对基因治疗、基因改造领域的新的憧憬,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伦理方面的担忧。公众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状况了解不足,因此人们对最新的生物技术有时会过于乐观,有时又走向了“妖魔化”的极端。
在这本书中,王立铭教授将基因编辑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让我们有机会一览这项颠覆性技术的全貌,看到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分界点上,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科学地在“治疗”“预防”和“改善”这三个层次上应用这些新兴的生物技术。
结合上述提到的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正在快速地重塑我们的世界。
除了像生物塑料这样真实可感的日常产品之外,在信息基因组学革命的推动下,合成生物学让我们逐渐接近改造人类自身、唤醒灭绝物种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梦想。
作为合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巨擘,乔治·丘奇与科学作家埃德·雷吉斯一起带领我们在书中展开无穷的想象,探索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带给人类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你可能会觉得疯狂,你可能会觉得不知所措,但正如另一位遗传学巨擘2010年在世界上首个合成生物体的遗传编码中写入的那样,生命的意义可能就在于“To live, to err, to fall, to triumph, to recreate life out of life” (去生活、去犯错、去失败、去胜利,去用生命重新创造生命)。
在书中,你能看到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它给我们的生活已经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将会给你打开一扇窥探人类未来的窗户。或许这才是我们学习生物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