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炎热的夏天,冰冷的北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位于北纬70°的挪威班纳克地区出现30℃以上高温,这样的温度让人忧心忡忡: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白色北极熊,它们还好吗?毕竟,北极熊皮包骨头的照片,或者翻找垃圾桶寻找食物的照片,都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着本应圆滚滚的北极熊变得瘦骨嶙峋,确实不由得让人心头一紧。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有多严重?北极熊真的在面临灭绝吗?而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盛夏的微信朋友圈里,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转瞬刷屏。32℃的北极显然和人们印象中的白雪皑皑极度不符,而这也造成了人们对32℃北极的某些误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科普作家、博物学者段煦首先肯定了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从2012年开始,段煦几乎每年7、8月份都要前往北极,对动植物和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分析。
而对北极32℃这件事,段煦有话说。该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本来就比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要暖和一些。更重要的是,某些新媒体所表述的“北极”令公众产生了误解。北极包括的范围很大,从北极圈到北极点,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北极地区也不是我们平素所想象的,一进入极圈就是冰天雪地的。极圈里也有茂密的森林和开满鲜花的苔原,有很大的城市,有牧场和农庄。
全球气候变暖是跨越国界与种族的共同话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丁明虎表示,全球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在1901年至2012年间,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暖化的趋势。全球变暖已经导致冰雪大面积融化、海平面上升,并改变了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模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丁明虎分析说,北极作为全球气候的放大器,增暖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冰上狩猎期和狩猎面积减少,的确对生存造成一定影响。
夏季没有赶上向北退缩的浮冰、留在陆地上,就很难捕食到主要的食物——海豹。现在北极熊约有26000只,分成19个种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的评估是,这19个种群里有1个在增长,3个在衰退,6个趋势稳定,剩下9个数据不足,整体趋势是未知。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段煦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既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能夸大其词。”他解释说,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本来就是温度逐渐上升的状态。
气候变化并不会像某些电影里一样瞬间沧海桑田。而这之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中科院动物所动物学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在采访中就举例说,很多文献表明,北极熊其实适应能力很强。如果实在抓不到主要食物海豹,它们也有别的寻找食物的办法,比如去找死亡的鲸的尸体。
无论是“被饿死的北极熊”,还是“高温天气造成北极熊濒临灭绝”,都是新闻与事实之间发生偏离。
明晰这种偏离之后,对于北极熊保护,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孙忻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总的来看,整个北极的生态很稳定,但有一些环境的问题,比如垃圾塑料污染,“这谁也没办法,北极也跑不了”。海洋塑料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话题。据报道,全球每年有2000万吨塑料垃圾被直接丢弃或从陆地通过河道、风力最终进入海洋。
到2025年,海洋里每3公吨的鱼就有1公吨的塑料;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鱼类。不断累积的塑料微粒已经严重影响了鱼类、海鸟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受制于海洋环境的特性,人们几乎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收集和处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日益紧迫但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