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曲循环三个月,为什么偏偏喜欢这首歌

作者: 脑人言

来源: 脑人言

发布日期: 2018-08-05

本文探讨了为什么人们会特别喜欢某些歌曲,并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研究发现,人们在听喜欢的音乐时,大脑的多个区域会参与加工,特别是伏隔核和尾状核的激活程度与音乐的喜爱程度相关。此外,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程度可以预测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若是碰到了一首不知为何就特别喜欢的新歌,单曲循环好几天都不会觉得厌倦;听到一首歌,旋律伴着歌词,歌曲中所描述的情景就浮现到面前;回顾着过去的歌,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就重新唤回到了脑海中。在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喜怒哀乐,《化蝶》的凄婉,《命运》的沉重……各种各样的情绪,一段一段的故事通过变化的音符传递给了我们。

音乐对于许多人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寻得一首爱听的歌会让生活都灿烂起来。但每种音乐、每首歌都不是人见人爱的,对于音乐的享受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为什么有的人会偏爱激情澎湃的摇滚乐,有的人热爱轻松自由的爵士乐,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音乐呢?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和麦吉尔大学的Salimpoor与她的同事们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研究者找了一群实验参与者躺入核磁共振仪器中,在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的同时,给他们听事先挑选好的音乐片段,一共听了60段30秒的音乐。随后,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将“参与者有多爱他们刚刚听到的那个音乐片段”这样一个主观的因素转化为了一个可量化的客观指标——在每听完一段音乐后,让他们选择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获得刚刚所听到的那个音乐片段(分为了4个选项,$0,$0.99,$1.29,$2)。

这样也就得到了这个参与者对于这段音乐的喜爱程度:若是不喜欢这段音乐,自然不会为之付出;而越是喜欢,那愿意付出得应该也就越多,这也符合我们的的行为模式。

然后,研究者将数据分析分为两部分。首先,他们比较了参与者在听不同音乐片段时大脑的BOLD(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所测得的大脑激活指标)信号之间的差异;另一部分则分析了参与者在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音乐片段时,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状态。

结果发现,相对于听不愿意付出任何价钱的音乐,在听愿意付出价钱的音乐时,双侧腹侧纹状体(伏隔核)、右侧背侧纹状体(尾状核)、两侧额下回、脑岛、右侧颞极还有左侧小脑活动显著增加。这说明了当我们听喜欢的音乐时,会有更多的脑区参与加工这段音乐。而右侧的伏隔核与尾状核的激活程度随着我们愿意付出价格的增加而上升,这说明这两个区域在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的评价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功能连接分析结果发现,右侧的伏隔核与双侧颞上回、眶额皮层、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程度随着出价的提高而提高,但是脑区本身的激活程度并不会随着出价的提高而上升。因此,这项实验的结果告诉了我们,我们对于一段音乐的评价或者是对其的喜欢程度,可以由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程度所预测,而非取决于脑区的激活程度。

实验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讨论来我们的问题。

伏隔核是我们奖赏回路的关键脑区,之前也有实验证明,与其他快感的获得一样,在聆听我们喜爱的音乐时,我们的奖赏回路也会被激活,释放出多巴胺,从而获得快感。而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与多巴胺有关的活动,伏隔核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程度可以预测我们对于这段音乐的喜爱程度。

这些连接的脑区中,颞上回会加工声音的音高,提取音高关系,并且会存储多年积累的声音事件模板,这也提示了我们现在听音乐会有不同的喜好;而杏仁核,腹内侧前额叶和眶额皮层的中部在情绪加工中也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奖赏的评估中。

因此,为什么我们怎么会喜欢上这首歌——神经科学已经提供了启示。我们在听喜欢的音乐时,各个脑区分工合作,而它们之间功能连接的强度则预示了我们会多爱这段音乐。

UUID: 7d937ebb-d9bb-4f20-9a97-1aa3ad647c9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8-05_单曲循环三个月,为什么偏偏喜欢这首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