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过目就忘,这到底是什么毛病?

作者: JULIE BECK

来源: 果壳少年

发布日期: 2018-08-03

本文讨论了人们在阅读时容易遗忘的问题,分析了遗忘的原因和互联网时代对记忆方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善记忆的建议。

作为《纽约时报书评》的编辑,帕梅拉·保罗(Pamela Paul)可谓是阅书无数了。但她的“阅读记忆”大多是关于阅读的“体验”,而非文字本身:“我记得是在哪里读过这本书,也记得它的封面和模样,甚至能够回想起我买书的地点。但除此之外的一切我都不记得了。”保罗最近读完了富兰克林传,读书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富兰克林的事迹,但两天以后她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些人也许能够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但对多数人而言,读书或看电影的体验更像是你在浴缸里放好水,在各种信息流里泡个澡,等水缓缓流入排水孔,你对它的记忆也空空如也了。我们的“遗忘曲线”在学习新事物后的头24小时里是最陡峭的。虽然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不同,但除非你进行复习,否则只需要一天,你的大部分记忆都会流进下水道,再过个几天,就只剩下只言片语了。或许你会认为,我们人类一直都是这么健忘的。

但墨尔本大学的研究员杰瑞德·霍尔瓦特(Jared Horvath)认为,现在人们接受信息和娱乐资讯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我们倚重的记忆类型,但这并不利于你的长期记忆。在互联网时代,“回忆”这项技能已经没那么必要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再认记忆”(recognition memory)才是重要的能力。你不需要记得二战发生在哪一年,你只用知道在哪儿能搜到它就行了。

研究表明,互联网可能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种外部记忆。人们知道很多知识可以从网络轻易获取,因此他们不会刻意去记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文化和娱乐产品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外部记忆。你不需要记得书中名言,需要时打开书本找找就行;录像带出现以后,我们随时就能重看一部影片。你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健忘而永远失去某个信息。互联网似乎大大降低了“遗失记忆”的风险,但事实也没那么简单。

人们经常试图将过多信息塞进他们容量有限的大脑。霍尔瓦特的团队去年发现,比起那些每周固定时间追剧的观众,一口气把剧看完的刷剧狂人其实更容易忘记节目中的内容。刚看完剧集的时候,刷剧狂人们可能对剧情的记忆更深刻,但过了140天后,他们的表现就不如普通观众了,他们甚至丧失了对剧集的热情。我们在阅读时也常有一种错误的流畅感。信息在不停地涌入,你也完全能吸收理解。你觉得这些信息已经被牢牢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

但实际上,除非你刻意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这些文字仍然会逐渐流失。在2009年,美国人平均每天会接触到10万个单词,但不是每个单词都经过了大脑处理。《早间新闻》的编辑曾写道:“目前流行的阅读方式更像是消费。当我们在网上阅读,我们获取的仅仅是信息,而信息如果没被记住,就无法成为知识。”正如霍尔瓦特所说:“这不是真正的学习,这只是一段短暂的经历,给你营造一种仿佛学到了什么的幻觉。

”从霍尔瓦特“追剧”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想要记住你看过的内容,你可以将每次吸收资讯的时间间隔拉开,延长大脑消化资讯的过程。他说:“我上学的时候英语课每周只能学三个章节,我感到进度太慢十分不满,但这个规则其实很有道理,记忆会在每周回想的过程中被逐渐巩固。如果你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书里的内容就只是储存在你的工作记忆里,之后会很难回忆起来。

”当然,并非所有记忆最终都会消逝,它们可能只是潜伏在脑海深处,直到碰到特定的线索将它们唤醒。影视剧的片段会让你想起看过的桥段,与朋友的讨论也能帮你回忆读过的章节。记忆在本质上,都是紧密相连的,努力让新的记忆与原有的记忆产生联系,并加强复习,才能让它们在脑海中停留得更久。

UUID: 116b1de2-4d7e-4093-b406-f4d99d00a96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少年公众号-pdf2txt/2018-2019/2018-08-03_读书过目就忘,这到底是什么毛病?.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