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视频网站上,输入“挤痘痘”三个字,会出来一系列的相关视频,其中不乏恶心的片段,但你也会发现,这些视频的观看人数并不少。留言的人,总是一边说着恶心,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微博上的“耳科赵医生”创建了一个名为“耵聍来了”的话题,经常发一些挖耳朵、掏耳屎的动图,并由此积累了150余万的粉丝。同样地,人们在他的微博底下留言,说画面有些恶心,但同时也说看着还挺有趣。
这种享受背后的原因也有些神秘,下面几个理由或许可以解释你为什么观看甚至享受挤痘痘、挖耳朵、拔倒毛,以及其他一切令人作呕的护理视频。
研究者通常会使用一种叫做“厌恶敏感度”的方法去测试你对恶心事物的敏感程度。它不是去测试你有多容易被恶心到,而是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有多强烈,以及你有多困扰。
厌恶敏感度不是一种不变的情绪,你可能对某些情境的敏感度高,而对其他情境却无感。普渡大学的哲学教授丹尼尔·凯利(Daniel Kelly)说:“不是所有人都对同样的事物感到恶心,有些人对食物有很高的厌恶感,但对狗屎却并不敏感。”
有一件事会影响你具体对哪些东西厌恶敏感度更高,那就是暴露。其中一部分来源于文化:假如在你生活的社会中,某件事被认为很恶心,比如吃马肉,你便会很少遇到这件事,因此对它有很高的厌恶感。但在更微观的层面上,我们的厌恶感也受到家庭环境、小圈子里的规范、日常生活以及个人行为的影响。
福特汉姆大学研究厌恶感的心理学教授迪恩·麦克凯(Dean McKay)说,假如你看挤痘痘视频,觉得还好的话,可能是因为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挤自己的痘痘,所以对这些影像无感。看脓液从别人皮肤上流出,会比看从自己脸上流出更恶心,但由于你已经看了足够长的时间,你对于前者的厌恶感也会逐渐减退,在这种情况,你只会有挤自己痘痘般的满足感。
神经质的人会感到更恶心。在这里,我们会像人格研究者那样,谈论一下作为“五大”人格特征之一的神经质(其他四个分别是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经验开放性)。神经质,这种会让人倾向于消极情绪的人格特征,和焦虑、喜怒无常都有关系。多项研究也发现了高水平的神经质与高厌恶感之间的联系。
每个人都可能是“良性受虐狂”。2013年发表于《判断与决策》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团队揭开了一个被他们称之为“良性受虐狂”的概念,这些人会通过情绪和感觉的小起伏,比如悲伤的歌曲和电影、坐过山车时的恐怖感、吃辛辣食物的灼热感或是拉伸酸痛肌肉时的“舒适”痛,去获取愉悦感,以避免更大的不愉快。
都是为了刺激!谈到凯利所描述的“情绪电压”,发现厌恶感和神经质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的那批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还发现厌恶感和感觉寻求(这是一个关于享受新奇和情绪唤醒的心理学术语)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为了获得某种体验,人们积极地去感受厌恶,这背后的心理过程和看恐怖片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