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知识分子》主办了首届“知识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与‘药神’共话:何时老百姓能吃得起救命药?
”,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鲁白主持,亚盛医药创始人、董事长杨大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TiPLab IP Strategy联合创始人、生物医药领域执行合伙人张琤,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李治中,慢粒白血病患者《我不是药神》主角原型陆勇进行了深度讨论。本文摘取讨论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分享给读者朋友。
中国原研药为何落后?
朱恒鹏指出,中国是原料生产大国,但药品研发整体比较弱,创新产品通常先占领本国市场,再占领海外市场,而中国国产药要占领本土市场很难,这对创新不利。杨大俊认为,中国的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增强,但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周期长,缺乏灵活的技术转移机制,监管问题也影响创新。鲁白提到,仿制药的质量要求高,工艺难度大,很多仿制药的质量未达到美国要求。
李治中补充说,仿制药的形状、剂量和原研药可能不同,因为工艺要求高,做到完全一致很难。
专利保护创新还是抑制创新?朱恒鹏认为,专利保护存在争议,印度靠强仿,但不尊重知识产权,这对中国来说是抑制还是发展?陆勇从患者角度提出,要尊重专利也要尊重生命,解决药价昂贵与患者求生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政府强仿、加强仿制药管理、患者海外自购、政府扩大医保范围、商业保险和社会公益等方法。
杨大俊指出,中国财政的医保支出实际很大,但分配问题需要改革,医保用药目录调整周期较长,普通药占用了大部分医保资金,而救命药却难以进入医保。顾晋建议,民众对某些药物应理性选择,对于不可替代的救命药,政府应给予更多支持。
能不能通过政府采购定价政策解决问题?陆勇提到,国家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药品定价问题。顾晋表示,国家八部委正在与外企谈判,目的是降价。朱恒鹏认为,政府和药企谈判要考虑是否纳入医保,以及如何保护创新。鲁白总结说,不能简单交给政府或老百姓,应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