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下的繁星

作者: 张帆

来源: 博物课堂

发布日期: 2018-07-28

文章介绍了夜晚海面下20米处,通过黑水摄影技术拍摄到的各种浮游生物,如乌贼、鱼类幼体、鳗鲡、刺胞动物、虾蟹幼体和浮游螺类等,展现了它们的美丽和多样性。

提起繁星,你肯定会抬起头望向天空。其实,海里也有——夜晚降临,潜入海面以下20米,只感觉到上下左右都是无尽的黑暗,然而打开潜水灯,世界就变了。海洋里面繁星点点,银色、白色、红色、黄色......这些不断闪烁的“小星星”,很多其实都是微小的浮游生物。8月杂志的“特比策划”栏目,就带你去参观海洋微世界。浮游生物为啥能比作繁星?因为有黑水摄影师的存在。

黑水摄影,就是天黑后把船开到水深超过100米的海域,潜水摄影师在水下拍摄夜间活跃的浮游生物的一种技术。摄影师打开潜水灯,这些动物就会反射光亮,在黑暗的水下,它们显得非常绚丽和迷幻。让我们来看看摄影师的黑水摄影都拍到了啥。乌贼摄影:张帆。鱼类幼体:鱼大十八变。有些鱼类在小的时候,简直不要太漂亮。它们体型很小,身体常呈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当随着水流飘荡时,犹如丝绸般美丽。

再加上身体反射的光芒,更是非常迷幻。鳗鲡就是这样的动物,小时候如透明的丝带,可长大后就变得浑身黏糊糊,丑到没朋友。鳗鲡目鱼类幼体摄影:张帆。有些深海鱼长大之后,就会返回深海定居,这个过程叫作“着底”。着底之后,它们就再也不会回到水面。估计觉得长大后变丑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吧。某种躄鱼科鱼类的幼体摄影:张帆。刺胞动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说起刺胞动物,恐怕大家不太熟悉。

但要是提起刺胞动物中的代表:水母、海蜇和海葵,你们就明白了吧。刺胞动物可谓浮游生物中的颜值担当,它们浑身柔软,通常具有伞状的头部和若干触手。在水中游泳时,伞盖时开时合,就像盛开的花朵。海葵幼体摄影:张帆。不过,可别被它们美丽的形象迷惑了。很多刺胞动物都有剧毒,如果不小心被它们刺到,轻则受伤,重则会危及生命。海葵幼体摄影:张帆。虾兵蟹将:形态万千。啥?虾和蟹还会形态万千?真当我们没吃过么?

其实,虾和蟹这样的十足目动物在生长过程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有点类似昆虫的变态发育。小虾的幼体还容易认出,但龙虾和螃蟹等底栖种类的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蟹幼体拍摄:张帆。在下到水底之前,每经历一次蜕变,幼体的游泳能力都会大大加强。从刚开始的原地打转,到后来可以快速向前游动。游累了,还可以在水中悬停。不得不说,真的是脱了马甲就认不出来了。龙虾的叶状幼体摄影:张帆。浮游螺类:背着螺壳到处漂。

螺在人们的印象里,貌似都是在水底,慢悠悠地爬着。但其实有许多浮游螺类在海中过着漂浮的生活。它们有的永远也长不大,有的则是大型螺贝的幼体,长大后才会“着底”。翼足目未知种摄影:张帆。浮游的螺类,它们的壳非常薄,需要仔细看,才能看出精致的结构。平时漂浮时,它们会伸出足,遇到危险时,会把足立刻收进壳内,迅速下降,躲避危险情况。海若螺科摄影:张帆。怎么样,夜晚的海水中确实有很多繁星般奇异的浮游生物吧。

是不是对也相当羡慕水下摄影师,能够看到这么多美丽的生物?本期博物课堂,我们就为大家请来了水下摄影师张帆老师,他也是《博物》8月刊策划“海洋微世界”策划作者之一,请他来为我们讲讲还有哪些杂志中没有出现的美丽浮游生物,记得来听讲座哦。本期主讲人张帆,水下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从小喜爱潜水,冒过的气泡遍及世界各地。曾主编《动物多样性》、《脊索动物》等书,参与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

讲座标题:海面下的繁星。讲座时间:2018年7月29日19:30-20:30。讲座地点:博物课堂直播间。收听方式:识别二维码关注博物课堂公众号,发送“讲座”,系统自动回复直播间链接。

UUID: c09f3cbf-a8d7-4f1b-a88e-2f052b1d81f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7-28_一闪一闪亮晶晶海里全是“小星星”.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