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是一再问为什么,即使你说我是杞人忧天,我也得问为什么

作者: 张双南

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发布日期: 2018-07-26

本文通过张双南的演讲,探讨了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对文化自信的影响,分析了中西方在科学发展上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发展策略。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仰望星空,但中国人仰望星空被嘲笑为杞人忧天,西方人仰望天空却带来了现代科学。回头看现代科学产生的历史,我们发现科学就是一再问为什么,即使你说我是杞人忧天,我也得问为什么。

7月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网承办的“我是科学家”演讲第一期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以下为“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演讲实录。

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是所谓的“新三届”。我在大学读了五年,不是我成绩不好留级了,而是那个时候清华大学就是五年制,和现在不太一样。之后我考上研究生,又读了两年,再然后出国了。那个时候出国还不是太容易的。

然后我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对我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击——我觉得我学的挺好的,数学,物理,生物,各个方面还都是不错,但是在和我的同事同学导师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们嘴里面老冒出一句话:你说这件事里边的科学是什么,你提的这个问题、讨论的这个课题里面的科学是什么。

每次我都一脸懵:我不知道什么科学。我知道什么是物理,什么是数学,什么是化学,什么是生物,什么是天文,什么是地理,我都知道,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科学。

我不知道科学是什么,但还是咬着牙做下去了。直到本世纪初我回国之后,一个科学杂志的记者来采访我,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了采访你我做了很多功课,了解了你在国外的情况、回国的情况,你在国外已经是蛮不错的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了,相当有成就,在大学里边也有很稳定的位置,吃饭不会有问题,做工作也不会有问题,为什么回国?

我当时感到有点惊讶。

之前我没有太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问了之后,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在美国是大学教授,要给学生上课,当翻开我的教科书,尤其是本科生的教科书的时候,我发现书里的科学发现、科学原理全是西方人做出来的,没有中国人的贡献,尤其是没有在中国工作的中国人的贡献——有中国人到国外做出来的,但是没有在中国工作的中国人的贡献,所以我们对科学的贡献是非常少的;我以前挺自豪的,觉得我们文明古国,非常文明,很有文化,但是发现我的教科书里面的东西没有中国的,我回国也许是有这么一个目的,希望以后改变这个情况。

李约瑟先生研究了古代的科学技术科学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技术都曾经比西方发达得多,但是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我们在教科书里面所学到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学到的所有东西全部是西方人的。

李约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今天不展开讲这个问题,不过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杞国有人忧天,他一个朋友说你老担心什么啊,星星天天在天上跑来跑去的也没掉下来,你跺一下脚,脚很疼,因为地很结实。从此中国人仰望天空,就是杞人忧天。我们都知道杞人忧天是个很负面的词。

其实不仅中国人问这个问题,外国人也问,那星星就在天上,不可能不问。我们看看西方人问这个问题得到什么答案?最早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根据他的理论天上的星星是不会掉下来的,所有的天体都绕着地球转。但是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发现并不总是这样,星星不总是往一个方向走,有时候会倒过来走,这样就不行了。托密勒认为每个天体确实绕着地心走,同时自己还有个轮子,绕着自己轮子转,这就是地心说加本轮说。

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这个理论太复杂了,虽然能解释天文数据,但是不美,不符合我的美学观,我要一个简单的理论,也就是日心说,他认为所有的天体都绕着太阳转。日心说听起来挺好,但是和观测数据符合的不是很好,所以理论也不行。

又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他仍然关心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这个问题,他发现这些天体应该是绕着太阳转,但是不是圆轨道,而是椭圆轨道,这样和数据也符合挺好。但是他解释不了为什么是椭圆轨道,所以大家仍然是不相信他。

又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天文学家,现代科学的开创者之一伽利略,他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有了天文望远镜,人们发现地心说肯定是不行了,只有日心说可以解释天文现象,所以就给地心说彻底敲上了棺材。但是伽利略仍然不理解,为什么这些星星绕着太阳转,这些行星绕着太阳转而不落下去。

谁理解了这个问题?现代科学的真正开创者牛顿先生,理解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样就能够终于理解为什么这些星星不会掉下来,为什么绕着太阳转,而且做椭圆轨道运动。他因此开创了现代科学。

我们今天说一个人很厉害,比如我们天文界的郝蕾美女,不仅仅长得美,学问做得也好,我们就讲她特别的牛。为什么说人家很厉害就说“牛”?因为牛顿姓牛。

西方人仰望天空,始终追问这些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天上这么跑,给我们带来了现代科学。所以回头看现代科学产生的历史,我们发现科学就是刨根问底,一再问为什么,即使你说我是杞人忧天,我也得问为什么。

科学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科学的目的。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规律,发现各种各样的规律,天体运行的规律,实验室里面的规律,生物的规律,还有人的行为的规律,都是科学的研究的目的。第二个要素是科学的精神,质疑、独立、唯一。第三个要素是科学的方法,通过现代科学的建立,也建立起来了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发展科学。

到了这个时候我就理解了科学到底是什么。但是在我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这个阶段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个事情,只告诉我科学的知识,没有告诉我科学是什么。

科学革命给西方带来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给西方带来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给西方的经济军事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和繁荣。那它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呢?带来的是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强大了,就要侵略中国,中国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科学给西方带来了好处,给中国带来了灾难。

再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当他们看到科学革命给西方带来的工业革命的时候,日本及时进行了明治维新,也给日本带来了工业革命。日本从工业革命走向了军国主义,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甲午战争,以及全面侵略中国。一直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才开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种中国历史上近代发生的事情都和科学、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理解我们的中国的现代,我们中国如何走到今天,从根上要理解科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只有三个自信,十九大上把文化自信提出来了,而且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今天我们有没有文化自信?似乎是有,我们背诵古诗,穿唐装,还有各种复古的行为,好像要给我们带来文化自信。但是真的能带来吗?我们看一看某三线城市的高级楼盘住宅小区,它们的名字叫西班牙小镇、蓝天英伦小镇、维也纳花园、威尼斯庄园等等,全是这些,是在中国吗?是有文化自信吗?有文化自信为什么最高档的东西全部要用洋名字呢?

我们并不真的有文化自信。为什么我们欠缺文化自信呢?这是我前几天看到的一个股票的行情,这支股票在2018年4月16号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从原来的大概25一直下跌到了9.5。4月16号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兴事件。2018年4月16号晚,美国商业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七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芯片,掐到了脖子。一个通告把一个公司的股票降了这么多,这个公司还能不能活下来,我们也不知道。

只有一个中兴公司吗?不是,只是美国拿中兴公司开刀,让你看一看而已。我们的工业,我们的社会所依赖的技术上,被人家轻而易举就能掐死的情况下,哪里有文化自信。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文化自信了?我们看看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就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我们说语言有点区别,文字有点区别,但是根本的区别是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变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文明的表现形式。

因为现代文明主要是科学和技术文明,所以现代文化包括现代科学和技术,而且科学和技术的成分在文化当中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当我们的科学和技术如此落后,能够被人家轻而易举地掐脖子的时候,哪里有文化自信?所以那个三线城市各种小区才都是用的外国名字,那是高级的,那是先进的,那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因此代表着先进的文化,所以我们要住到那个里面去。

2012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了一个天文杂志上面,文章题目是《天文与现代自然科学》。我把天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做了比较。最后我说,在人类建立天文学的过程中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的贡献非常非常少,几乎可以说是零,几乎可以说是数学上的零,所以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如何才能再次领先世界,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如何实现复兴,我们曾经领先过,但是又落后了。曾经落后得非常地惨,现在好了一些,但仍然落后。如何才能再次领先?

在那篇文章里面我做了一个中国三阶段创新路线图。2012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主要是山寨经济,但是有个好处让我们有了经济实力,有钱了,那下一步是怎么办?

我考察了各发达国家的情况,发现日本人特别善于做产品创新,产品做得特别的好,质量特别的好。美国人特别会做技术创新。所有现代的技术主要都是发明自美国。但是美国技术背后的源头又在哪里呢?在欧洲的科学,包括美国的很多科学家都是从欧洲过去的。所以美国的科学就发达起来了,技术就发达起来了;然后日本学得很好,所以产品就发达起来了。

所以我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向日本学习,第二个阶段向美国学习,第三个阶段向科学的发源地欧洲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个,我们中国就可以再次领先世界,实现复兴。当时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下面悄悄地写了一个注,说当然也需要有适当的国际环境允许我们这么做。今天看来这个适当的环境还是不容易获得的,现在我们就面临着失去这个环境的一个危险。

总而言之这个思路就是我们需要向人家学习。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就能够复兴,要学习产品学习技术,学习科学。科学自信才是基础,有了基础,技术就会表现出来,所以技术自信是表现,最终文化自信是目的。所以你要想有文化自信,必须有科学的自信,必须有技术的自信,没有这两条仅仅是背背古诗,穿穿古衣服,复制几个古镇没有用,只能自己关起门来自己说而已——这个不是真的自信,你买的小区仍然是维也纳小区。

再回到初心,我刚才讲1984年,我在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做了两年研究生,在中国科学院参加气球方面的研究。我们那个时候希望能够了解宇宙,进行天文学的观测,希望对科学做出贡献,所以我读研究生就参加了这个实验。我出国之后,这个团队在90年代的时候提出了我们国家的第一颗硬X射线天文望远镜卫星的建议书,这个项目负责人是我那时候的导师李惕碚院士。一直到2011年这个项目才正式立项,历史非常长。

所以科学探索是不容易的,不是你想做就能做,而是很多人很长时期的努力。

2011年项目立项,同一年我的另外一个导师何泽慧先生去世了。去年6月15号卫星在酒泉发射了,我们给这枚卫星命名为“慧眼”,其中慧就是取自我导师的名字,她的眼睛留在了太空引领我们仰望星空。我今天穿的T恤上面就有我们的LOGO,慧眼卫星,遨游天空。

慧眼卫星,遨游天空去年6月15号发射到现在刚刚过去了一年,在今年新年贺词的时候,习总书记特别提到慧眼卫星,遨游天空——提到2017年航天领域的进展,习总书记就提了一项慧眼卫星。习总书记是非常有情怀的一位领导,他知道科学探索不容易,以及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只有坚持科学精神,进行科学探索,我们最终才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

最后我想说,科学精神,必定会带来文化自信。谢谢大家!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后续“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还会为大家带来叶盛、郝蕾、杨波三位科学家的视频+图文回顾,欢迎持续关注。

UUID: 86b3b91c-186c-4e0a-91a4-836379e282e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7-26_科学就是一再问为什么,即使你说我是杞人忧天,我也得问为什么.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