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狂魔”伦勃朗,是怎么在自画像里“作弊”的?

作者: 芸香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8-07-18

荷兰画家伦勃朗在自画像中可能使用了光学技术手段,利用凹面镜制造投影,以辅助绘画。这一观点由《光学期刊》上的论文提出,并引发了关于投影技术在绘画中使用的讨论和争议。

如何在没有手机的时代里当一个“自拍狂魔”?荷兰画家伦勃朗的选择是——画自画像。这位17世纪的杰出画家,一生中留下了90余幅风格各异的自画像,可能是艺术史上最热爱创作自画像的人了。在这些自画像中,人们可以看到画家的人生轨迹,同时也会惊叹于画面中精准、动人的神态和光影。自画像也画得如此精致,伦勃朗是怎么做到的?

一篇发表在《光学期刊》(Journal of Optics)上的论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除了高超的技艺,伦勃朗在自画像中可能还使用了一些光学技术手段,利用凹面镜制造了自己的投影。画家将光学技术用于绘画,这种观点并不新鲜。自15世纪开始,暗箱就被作为绘画辅助工具使用,这些设备利用小孔成像等方式投射影像,方便画师进行描摹,它们也正是照相机的前身。

不过,在那些著名的画家和作品中,投影使用与否还存在很多争议。对投影技术的一个质疑就来自于自画像——暗箱没办法用来画自己。假如说画家们用了它来辅助绘画,那么要如何解释他们的自画像也画得同样精致?而现在,论文作者指出,在自画像中利用投影其实同样可行。论文作者表示,如果在平面镜之外再结合上凹面镜,同时采用适当的照明,其实就可以在绘画平面上投射出自己的投影了。

通过这些镜面的聚焦和反射,完全可以在画家触手可及的位置上投射出比较清晰的影像。而根据文献记载,至少从理论上讲,在17世纪时这些设备都是欧洲画家可以获得的。论文中列举的投影方式之一 | J. Opt.

论文作者弗朗西斯·奥尼尔(Francis O'Neill)还亲自上阵进行了演示,他利用平面镜和凹面镜在铜板上投射出了自己的头像:作者在铜板上投射出自己的头像 | J. Opt.

那么,热爱“自拍”的伦勃朗在自画像中用了这样的投影法吗?应该说,现代人想要得到确切证据非常困难,所以论文作者最多也只能说“可能”而已,这也是这个领域一直争议不休的原因。不过,他们确实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线索。例如,在伦勃朗早期的小尺寸自画像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铜板作为创作介质。用铜板制作蚀刻版画无可厚非,而在铜板上绘制彩画,这个选择就显得有些不寻常了。

论文作者提出,这种介质选择或许就提示了投影法的使用——因为对于较小尺寸的图像,铜板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投影效果。另一个有趣的论点是,在后期伦勃朗较大幅的自画像作品中,每一幅中他的头部尺寸看起来都差不多大。这些画作的整体尺寸千差万别,但画作中头部的尺寸指标却都差不多。在1652~1669年的自画像中,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最多也只相差4厘米左右。这或许也说明,这些自画像是利用同样的投影设备进行创作的。

此外,论文作者还认为,伦勃朗自画像中强烈的明暗对比、暗部相对更缺乏细节、外圈边缘处微妙的画质降低以及画中人视线的偏移也符合投影作画的特点。假如伦勃朗确实使用了投影的方法,这也会为他创作瞪大眼睛、大笑的自画像带来便利。如果只用一面镜子画自画像,画家需要转头、移开视线,凭记忆作画,然后再摆回这些不好维持的表情。而如果是投影,就可以一边保持着姿势一边创作了。当然,这篇论文也同样引来了质疑。

光学专家戴维·施托克(David G. Stork)就批评说,利用奥尼尔的方法将会得到上下颠倒的投影,如果利用这样的投影来进行作画,那么画作中就会观察到上下颠倒的笔触,而在伦勃朗的画作中不存在这样的迹象。而且,我们也找不到任何历史文献提及伦勃朗对光学技术的使用。对此,奥尼尔回应说,这也可能是伦勃朗在利用投影确定好轮廓细节之后,再脱离投影辅助画好剩余的部分,这样就可以解释笔触方向的问题。

所以,论文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像伦勃朗这样的大师可能也在使用“作弊”方法吗?并不是。其实,艺术家们接受当时先进的光学设备,并将它们利用在自己的创作上,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在那个年代,光学技术和艺术创作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即使利用投影作为辅助方法,画面中传达的情感以及还原现实的精巧技艺依然来自艺术家本人。在伦勃朗的画作前,人们依然会驻足惊叹,奥尼尔先生同样也不例外。

UUID: 76808f9d-d259-41e4-b541-695a9638bca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7-18_“自拍狂魔”伦勃朗,是怎么在自画像里“作弊”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