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黄瓜猕猴桃,不少人都喜欢用水果敷脸,说是水果中有果酸,有助于美容护肤。果酸的确是许多美容护肤品中的功效成分,这也让水果中的“天然果酸”有了格外的吸引力。不过,这些水果中的“果酸”,真的能够护肤美容吗?
果酸能够去角质。顾名思义的话,“果酸”是来自水果的酸。在化学结构上,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而是各种“阿尔法羟基酸”的统称。不同来源的果酸分子大小不同,最小的叫作乙醇酸,在甘蔗中比较多。比它稍微大一点的是乳酸,比如酸奶的酸味就来自它。而其他的果酸,比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分子量就比较大了。
过去几十年来,护肤品行业认为果酸能够对皮肤产生有利影响,于是把它加入到各种美容护肤品中。由于护肤化妆品的功能宣称不像药品和食品那样受到严格管理,所以很长时间里也基本上是靠“相信”来支撑。许多人的使用经验显示“有效果”,这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在护肤化妆品行业的推动下,也就有了一些研究来验证果酸对皮肤的影响。
比如1996年,宾州大学学者在《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人员将17位存在皮肤光老化症状的老人分为三组,分别用25%乙醇酸、乳酸和柠檬酸乳液处理他们的胳膊。每个人只有一只胳膊做了处理,另一只作为对照。这种“自我对照”的试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在样本量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比较有统计意义的结果。
研究者在6个月后观察了老人们的皮肤形态,还获得了8位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提供的小块皮肤来做显微观察。结果发现,用果酸处理的皮肤平均增加了25%的厚度,表皮层和真皮层均有所增加。另外,在这项试验中,这三种果酸没有体现出差别。深入的分析显示,果酸破坏了角质细胞之间的连接,促进了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合成。
同年的这一杂志上还发表了另一项研究,用5%和12%的乳酸处理皮肤3个月,结果也是皮肤的多项指标有可见的改善。这一类的研究还有一些,基本上都是施用于皮肤的果酸能够改善皮肤的一些指标。一般认为,这是因为果酸分子小,能够穿透皮肤。在皮肤的角质层中,钙对于细胞间的连接至关重要,而进入皮肤的果酸对钙的结合能力很强。
当果酸夺取了角质细胞间的钙,就打破了细胞间的连接,于是加速了角质细胞的脱落——用护肤品行业的术语来说,就是促进了“去角质”。这一过程又会促进新皮肤细胞的生成,从而增加皮肤的厚度。
果酸分子的穿透能力跟分子大小密切相关。所以,分子最小的乙醇酸和乳酸就有了更强的战斗力,也就在护肤化妆品行业中格外受宠。
果酸让皮肤更敏感。不过,在使用中,也发现果酸可能会增加皮肤的敏感性,从而使得皮肤更容易被晒伤。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比较明确地展示了这一影响。试验使用10%的乙醇酸乳液,把pH值控制到3.5。在志愿者的后背上选取三块皮肤,两块分别用该乳液和安慰剂处理,另一块作为对照,每周处理6次,共持续4周。然后用紫外线照射,逐渐增大强度直到皮肤上出现红斑。
结果发现,用安慰剂处理的皮肤和不做任何处理的皮肤,出现红斑的紫外线强度没有明显差异,而果酸处理过的皮肤出现红斑的紫外线强度比它们低了18%。此外,在相同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下,还检测了晒伤细胞的数量,结果是安慰剂处理和未处理的皮肤没有明显差别,而果酸乳液处理的皮肤中晒伤细胞的数量则是它们的1.9倍。这说明果酸处理的确使得皮肤更容易被晒伤。
好在,这一影响是暂时的,停止使用果酸乳液一周之后再进行检测,用果酸处理过的皮肤就恢复了正常。
这一研究结果足以引起FDA的重视。美国化妆品行业评估成分安全的自治组织——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小组对果酸潜在的副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评估,认为如果满足以下三条,果酸就不会明显增加皮肤的敏感性:果酸含量不超过10%;产品的pH值高于3.5;产品通过配方实现防晒功能,或者在包装上告知消费者使用期间要采取防晒措施。
如果是果酸含量超过10%以及pH值低于3.5,对皮肤的影响会更显著,就应该由专业人士来施用了。FDA采纳了这一评估结果,在2005年发布了一个含果酸化妆品的标签指南,要求在产品上注明: “本产品含有阿尔法羟基酸(AHA),可能会增加你的皮肤对阳光的敏感性,尤其是被太阳晒伤的可能性。使用该产品期间以及之后的一周内,应使用防晒霜、穿防护服以及限制太阳暴晒。”
如果要追求“天然果酸”的话,来自甘蔗的乙醇酸和来自酸奶的乳酸分子小,效果会好;而水果中的果酸分子都比较大。不过,这些“天然来源”的果酸含量也不是那么高——直接把酸奶涂在脸上,乳酸含量也只在5%左右。女士们用来敷脸的水果,即使“有效”,效果也有限——当然,这也意味着,增加皮肤敏感性的可能性也不大。水果敷脸,大致就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与游戏。真要起到护肤的作用,可能还得是专门生产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