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见过燕子,不少朋友可能也对自家燕子搭窝、养宝宝的场景印象深刻。不过,如果您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平时常见的燕子其实长得不完全一样,窝的形态也有所差别,比如民间根据燕巢形态就有“巧燕”、“拙燕”之分。
不同种类燕子的窝到底相差多大?巧燕和拙燕有何区别?著名的商品“燕窝”是不是一种燕子的窝?不同种的燕子窝能不能互相混着用?各种燕子的巢都不太一样,图为毛脚燕的巢及雏鸟。萌吧?后边还有更多萌图 | Dun.can, from goo.gl/mvQ4sq, CC BY 2.0
我们曾经提过大家身边常见的燕子有3种,根据系统分类可以划分成两大家族:雀形目燕科的各种燕(代表:家燕和金腰燕)和雨燕目的各种雨燕(代表:雨燕,或称楼燕)。今天,我们从全球的燕和雨燕两大家族中精选出10种极具特色的燕巢给大家分享。看了本文您就会发现,各种燕子的筑巢习性和燕巢形态远比您想象的神奇、多样!
家燕(Hirundo rustica)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燕子之一,大家在屋檐下看到的燕子大多是这种。它们一般在靠近屋顶或屋檐的墙面上筑巢,但会与屋顶保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距离,不会完全挨上屋顶。家燕巢是半个碗形,一侧粘在墙上。这种结构并不结实,很容易掉。所以机智的家燕喜欢选择墙上突出的地方,以此为底托筑巢。比如靠近屋顶的架子或者灯,甚至仅仅是一根靠墙的电线都能成为不错的底托。
家燕的巢是像这样的开放式碗状巢。外层是泥和草混合而成,巢里会垫一些羽毛之类的软材料,下面几种也会这样 | CC0
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也就是民间称的“巧燕”。和家燕相比,金腰燕的巢更高级:它们在屋顶和墙的夹角处筑巢,不仅侧面牢牢地粘在墙上,正上方也与屋顶粘合,最外侧贴着天花板留一个洞作为出入口,而且出入口还会往外延伸一段儿,使整个巢形成花瓶状。金腰燕的巢从演化角度而言属于最高端、最复杂的燕巢结构。
美洲燕(Petrochelidon pyrrhonota)繁殖于北美,它的巢也很精致,大体形状和金腰燕巢类似:上方和侧面都粘墙(或者粘隔壁的巢)。但美洲燕巢的出入口是与天花板分离的,向外延伸并朝向斜下方,这种壶状巢的建筑工艺甚至比金腰燕的巢更复杂一些。
毛脚燕(Delichon urbicum)在欧洲数量很多,亚洲也有。在欧洲人心目中,毛脚燕的地位类似中国的家燕。这种羽色简约优雅的燕子也喜欢在屋顶和墙的夹角筑巢,它的巢和金腰燕一样也是直接粘在屋顶的,但没有金腰燕巢那样明显突出、往外延伸的洞口。
崖沙燕(Riparia riparia)是国内广泛分布的燕科鸟类里筑巢习性最原始的:它并不衔泥,而是在陡直的河岸或者类似的土坡上直接挖洞筑巢。在洞的尽头用羽毛和干草简单地堆一堆,这就是产卵的地方了。看似娇弱的燕子能挖出这么深的洞,还是挺神奇的。
国内的雨燕(Apus apus)繁殖种群常见于北方地区。特别是像北京这类比较有历史感的地方,夏季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雨燕在古建筑上空盘旋。这些古建筑的缝隙里有时能形成半封闭的小空间,这就是雨燕巢的所在了。它们会先钻到这些缝隙的空间里,然后在靠内侧的水平面上用羽毛、草等堆出一个浅碟状的巢,特别简单。
棕雨燕是雨燕家族十分有意思的一个类群,全球就5种,东南亚及云南有1种。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感叹道它好棕啊不愧叫棕雨燕。结果后来才知道,这个“棕”其实指的是棕榈。为啥这类雨燕以棕榈命名呢?因为它喜欢在棕榈叶的背面筑巢!棕榈树大量下垂的叶子构成了隐蔽的空间,没人会注意到,某片叶子背面会有一个小小的、由羽毛和纤维编织的鸟巢。
金丝燕是雨燕家族的一大分支,它们的筑巢习性很有特色:一群金丝燕会选择一个山洞作为家,如果您走进这样一个洞,可能会在某面岩壁上看到密密麻麻的碗状燕巢。一些适应现代生活的金丝燕也会选择诸如地下车库和其他半封闭建筑的天花板下筑巢。
实际上,多数金丝燕都能分泌粘性唾液来帮助筑巢,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巢几乎不含苔藓之类的植物性材料,基本上全是由唾液凝结而成,看上去晶莹剔透。东南亚诸国有一种很流行的商业活动:把大量爪哇金丝燕之类的巢从山洞里摘出来,然后卖到中国。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著名保健品”——燕窝。
凤头雨燕的巢非常小,而且是建在开放的树枝上,完全不需要半封闭的空间。
大家也看到了,燕子的窝多种多样,有精致的,也有简陋的。那它们会不会互相抢巢?比如巢比较简陋的燕子(如家燕)会不会去抢一些高级巢(如金腰燕巢)呢?答案是:会。
以下例子皆基于文献或实际观察:家燕会使用金腰燕的旧巢繁殖;雨燕会使用金腰燕的旧巢繁殖;麻雀经常使用金腰燕的巢繁殖;金腰燕会占据家燕巢,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巢加高,与屋顶粘合,延长出入口;美洲燕会占据家燕巢,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巢加高,与屋顶粘合并改装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