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斗鱼:我狠起来连自己都打!

作者: 少侠小黄鸡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07-08

暹罗搏鱼是一种色彩绚烂、身姿轻盈的小型鱼类,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和好斗性格。它们的野生种群面临栖息地消失和污染的威胁,同时因人工放生成为其他地域的强势入侵物种。

自幼便喜欢鱼,总喜欢蹲在卖小鱼的地摊前看个不停。小鱼摊除了金鱼、锦鲤、孔雀鱼这些常见的观赏鱼外,水盆里偶尔还会有两个透明的小氧气包,各自装有一条霓虹色拖着长尾巴的小鱼儿。卖鱼的老爷爷说这叫斗鱼,因为好斗而得名,关在小袋子里就是怕两条鱼打架受伤。

长大后,小鱼摊早己不见踪影,但斗鱼依旧摆在各大观赏鱼店的柜台上,还有了个洋气名字:泰国斗鱼,也就是今天日历的主角——Betta splendens,中文名可译作暹罗搏鱼、五彩搏鱼、暹罗斗鱼等,我更倾向于暹罗搏鱼这一译法。色彩绚烂,身姿轻盈。

人类选育出的色彩斑斓暹罗搏鱼是鲈形目攀鲈亚目丝足鲈科斗鱼亚科搏鱼属下的一种小型鱼类,英文名Siamese Fighting Fish,属名Betta来源于马来西亚语“Bettah”,一个部落勇士的名字,意为“持久的”。

提到泰国斗鱼,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大都是那些鳍翼飘逸,色彩缤纷的展示型斗鱼(Show Betta)如马尾斗鱼、狮王斗鱼、半月斗鱼等;又或者是那些骁勇善斗,常被用作赌博的短尾型搏击斗鱼。这些“斗鱼”其实都是由暹罗搏鱼,经由一百多年的人工选育、改良或是和其他近缘种搏鱼杂交而成的。

事实上这些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斗鱼”并非暹罗搏鱼在野外自然分布时的样子。

原生境中的它们个头不大,体长约6.5cm,相比有着鲜艳体色和飘逸鱼鳍的驯化个体,原生的搏鱼颜色大多是暗淡的棕色、灰色、绿色等,并且鱼鳍也较短。它们只有在激动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如红色这样鲜艳的颜色。和不少鱼类一样,暹罗搏鱼也存在性二型。相较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颜色更浅,鱼鳍也更加短小,这样的现象在驯化个体中同样存在。

这些搏鱼大多生活在水位较浅的水体中,如泥潭沼泽、流速缓慢的溪流、长有许多植物的浅滩、稻田等,有些暹罗搏鱼甚至生存在水深只有3~7厘米的积水洼中。

能够生存在如此恶劣环境的鱼类并不多,暹罗搏鱼凭借其独特呼吸器官、凶猛好斗的天性以及强大的自愈能力成为了浅水区的优势鱼种。鲈形目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家族,成员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淡水还是咸水水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除了分布广之外,鲈形目成员还表现出了惊人的分化能力和适应性,暹罗搏鱼所属的攀鲈亚目更是如此。攀鲈亚目中一些著名种类如暹罗搏鱼、叉尾斗鱼、圆尾斗鱼、攀鲈和各种鳢[lǐ]等,大多生活在沿岸水草丛、淤泥底质浅水等水流缓慢甚至静止的水域中。这样的环境在隔绝天敌和竞争的同时,也导致了空间和水体溶氧量的不足。

因此,这些鱼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具有“鳃上器”这一结构。

这是一种由第一鳃弓的上鳃骨,或上鳃骨及舌颌骨部分扩大而形成的粘膜组织,其间分布有丰富的微毛细血管,因其结构复杂如迷宫,故也被称为迷鳃。这是攀鲈亚目鱼类长期对抗低氧环境演化出的辅助呼吸器官。这些鱼可以直接通过迷鳃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这让它们具备了在浑浊或溶氧量低的水域中生存的能力,即使短时间离水也不会死亡。

攀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可以离水数日不死,在所处池塘干涸后,攀鲈或是钻入泥中半米以上躲避干旱,或是利用鳃盖和鱼鳍上的硬棘进行短距离的陆地迁徙,以寻找新的水坑。据信,有的攀鲈甚至能爬到岸边的棕榈树上(真实性仍待考察)。

然而迷鳃并非百利而无一害,这一结构意味着这些攀鲈亚目的鱼类如果呼吸不到足够的空气,就会面临被淹死的风险。因此它们一旦进入人类放在水下的陷阱,如地笼中,就很容易因长时间无法呼吸到空气而憋死。所以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菜市场卖鱼的商贩不会给乌鳢盆中放增氧机,而是让乌鳢自己每隔一阵子到水面透气。

野外的搏鱼会捕食浮游动物、甲壳类动物、孑孓[jié jué]和其他水生昆虫,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则会被饲喂不同的饲料颗粒,如冻红虫、水蚤和丰年虾等。尽管人工环境下的暹罗搏鱼也会吃植物性的饲料,但自然界中的它们可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强者。作为搏鱼家族的一员,暹罗搏鱼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雄性个体尤为好斗。

两条雄鱼在野外狭路相逢时,一场大战便不可避免,它们会尽可能地张开自己的鳃盖,竖起鳞片,鼓起鱼鳍来使自己看起来更具有威胁;当恐吓无效后,两条鱼便会撕咬在一起,战斗不久便能分出胜负,失败的一方会带着一身的伤灰溜溜的逃走。生活在水族箱中的暹罗搏鱼,有时甚至还会煞有介事的和自己的倒影搏斗。

高频率的争斗也让搏鱼获得了惊人的恢复能力,只要不是致命的伤势,哪怕鱼鳍全部被打破损,用不了两个月便又会重新长回原来的样子。因此在水族箱里,失败的一方往往会因为无处躲藏会被攻击致死,就连母鱼也不能幸免,所以在人工饲养时除了繁殖需要,通常公鱼母鱼是隔开单独饲养的。

在过去,泰国村庄里的小孩们会去野外捕捉这些凶狠的小鱼,放在同一个水坑中让它们互相争斗,获得村庄之王称号的通常都是同批体型最大的那条搏鱼,待到伤愈,它又会被投入新的战场。后来一些成年人也会特意挑选出强壮好斗的个体,让它们互相争斗来进行赌博。在野外,搏鱼之间的斗争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在赌局里,战斗可能会长达数小时直到一方战死。这些赌局往往赌注巨大,输家常常会因此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人们用方言称呼这些鱼为“plakat”,意为“战斗鱼”。随着这项活动日益盛行,国王也开始许可人们收集这些鱼来赌斗。

到了繁殖季节,雄性暹罗搏鱼会向它们心仪的雌性张开鳃盖展示上面的斑块,展示它们的鲜艳的鱼鳍,并且扭动身体舞蹈。如果雌性恰好也有兴趣,她的体色会变深并在体侧延伸出线条作为回应。随后公鱼会在水面构建一个由泡沫组成的巢穴,作为礼物送给母鱼,泡巢通常在靠近水草和岩石的地方。

随后交配产卵的过程被称为“婚礼拥抱”——雄鱼会用身体裹住雌鱼,每次“拥抱”雌鱼都会产下10~40枚左右的卵,直到疲惫,随后雄鱼给卵授精。在交配后,雄鱼会用嘴将掉落的鱼卵放进泡巢中,雌性在交配期间有时也会协助她的伴侣,但更多的时候她会选择把鱼卵吞进肚子里吃掉,因此雌鱼在交配结束后便会被赶走,如果是在鱼缸里,没有及时捞出雌鱼可能导致她被伴侣攻击致死。

随后雄鱼会在泡巢附近守护鱼卵,孵化过程通常持续24~36小时,刚孵化的幼鱼会在泡巢里停留两到三天直到它们的卵黄囊完全吸收,随后便离开泡巢开始独自生活。在这一阶段里,暹罗搏鱼的幼体完全依赖于它们的腮呼吸。而在三到六周后幼鱼们就可以利用迷鳃来辅助呼吸了,再经过4~5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育到性成熟。

既是易危种,也是入侵种。

别看暹罗搏鱼人工个体兴盛,和不少观赏鱼一样,它们的野生种群也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危机,被IUCN评估为VU(易危)级别,而泰国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项目聘请专家,来对原生搏鱼的野外种群进行调查和保育。

除了和其他野生鱼类一样面临着栖息地消失和污染的问题,暹罗搏鱼还面临农田进一步开发的威胁,包括农药的使用和农田硬底化——农药会使农田里的生物大量死亡,硬底化则使食物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同样的问题也在威胁着它的中国亲戚们。但另一方面,暹罗搏鱼也因为人们的胡乱放生成了其他地域的强势入侵物种。

2014年1月,人们在澳大利亚Adelaide河流经的北部平原发现了大量的暹罗搏鱼,它们对当地的鱼类、两栖类和其他沼泽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动物固然有它们自我调整、适应环境的策略,但在人类活动如此频繁、涉足地域如此广阔的今天,它们的命运,早已无法完完全全由自己决定。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动物的未来息息相关。即使,它只是小小的一尾鱼。这些美丽生物的未来,值得期待。

UUID: 1132ab6e-ec67-4777-b5c4-aa834ef937d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7-08_暹罗斗鱼:我狠起来连自己都打!.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2 元